第10部分(第2/4 頁)
雄圖大志
1898年6月16日,光緒親自召見了康有為,和康有為一起去面聖的,還有以〃幹才〃著稱的張元濟。
這天一大早,康有為和張元濟就趕到頤和園。他們在頤和園仁壽殿的朝房裡,忐忑不安地等著光緒。從1888年進京上書到1898年覲見光緒,10年間,康有為無一日不在思考變法之策,10年間他一日比一日堅信〃非變法,不足以救中國。〃
在等待光緒召見的過程中,康有為不巧碰到了榮祿。
榮祿有些輕蔑地問:〃數百年形成的法,怎可以說變就變?〃
康有為答:〃殺幾個一二品大員,新法即可行矣。〃
榮祿聽罷,不悅地哼了一聲,旋即走了。
光緒在仁壽殿旁的一個小房間裡召見了康、張二人。
光緒脾氣急躁,康有為又是出了名的狂士。當〃急脾氣皇帝〃光緒遇到〃狂妄書生〃康有為,一場猶如急風暴雨的改革開始了。
康有為一上來便道:〃四夷交迫,分割漸至,中國覆亡無日!〃
光緒憤然道:〃都是守舊的人造成的。〃
康有為說:〃非變法不足以自強。〃
光學也說:〃誠非變法不可。〃
康有為遂接道:〃舉其一而不改其二,連累必敗,必至無功。譬如一個大殿,材質腐壞,小小地彌補縫漏,風雨一至,終是傾覆塌壓,必須將其拆了重築。至於重築的用地,殿之高度,所用磚石,門窗戶樞的安排,甚至到釘子竹屑等細節小事,都必須全域性統算,然後這殿方可建起。若其中有一點紕漏,都將功歸一潰。
數十年來的變法者,都只變了一部分,未嘗變其全體。所謂變法,應該從制度、法律率先入手。否則就是變事不是變法。臣請皇上變法時,要統籌全域性,先行制度之變再開區域性之變,如此才有益於國。〃
對康有為的話,光緒連連點頭。
〃臣在變法一事上,曾考察過各國變法的情況,於其中尋找合適中國的辦法。現在變法的章程條理都已具備,皇上要是決定變法,只需於其間採擇,推行起來。西方人講求三百年而治,日本變法三十年而自強。以中國如此大之國土,如此多之民眾,只需三年,便可自立,蒸蒸日上,駕馭萬國。〃
BOOK。▲虹橋▲書吧▲
第48節:三 無奈,展不開的雄圖大志(2)
康有為頓了下,繼續道:〃以皇上這般聖明,圖自強,易如反掌。〃
聽到這裡,光緒卻顯得遲疑起來,只客套地回了句:〃先生所言,條理甚詳。〃
康有為怕光緒打退堂鼓,遂用了激將法,質問光緒:〃皇上既然也知道非變法不可,為何這麼久都遲疑不舉,是不是要坐看國家弱亡?〃
光緒沉默了,望了望簾外,過了好一會兒,才說了四個字:〃奈掣肘何?〃
任何變法都會遭遇〃掣肘〃,但光緒所受的〃掣肘〃卻格外的大。既包括法變之後利益格局變化帶來的〃掣阻〃,也包括本來就存在的來自慈禧一派的〃掣肘〃。慈禧乾淨利落地〃搞掉〃翁同龢,朝中大臣多趨勢而動,站到了保守派一邊。
康有為不是朝堂中人,他知光緒苦衷,卻知不真切,他天真地把變法和為光緒爭權混於一起:〃以皇上現在之權,推可變之法,雖難以盡變,但只要抓其要點,亦能救國,只是現在的大臣多是老朽之徒,不通外國之事。皇上要靠他們來行變法,無異於緣木求魚。
這些大臣不是不想用心辦事,無奈資格遷轉,升到高位時,精力已衰。皇上要辦新學,立商務,皆其少年時未學之事,其根本不知該如何辦起。皇上要變法,只有提拔小臣,在小臣裡舉賢用能,不吝封賞。〃
康有為建議光緒,用下詔書的方式推行變法,不給那些守舊之人議駁新法的機會。
看光緒陷入思考,康有為開始講變法的具體方法。
他從廢八股講到籌集賠款,從派遣留學生講到翻譯新書,聽得光緒如墜雲霧。論起西學,光緒接觸得十分有限。光緒5歲開始讀書,學得多是些四書五經,直到少年時期,才在翁同龢的引導下讀了一些西學。光緒一口氣讀完了馮桂芬的《校邠廬抗議》,又跟著同文館的老師學了幾年外語。1895年,英國人的《泰西新史攬要》在中國掀起風潮,光緒還和老師孫家鼐一起對該書進行討論。可是,未等光緒對西學的認識形成系統,1895年,慈禧就下令大臣只許教授光緒傳統中學。慈禧一心要把光緒打造成〃完全傳統的皇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