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要打,慈禧的生日更要辦。
為了給慈禧辦好生日,早在1892年冬天,紫禁城就行動起來了。光緒皇帝釋出上諭,對慈禧的六十大壽下了明確指示:〃甲午年,欣逢花甲昌期,壽宇宏開,朕當率天下臣民臚歡祝嘏……〃。之後,戶部、禮部、工部、內務府,都把籌辦慈禧大壽當成頭等大事。1893年紫禁城又專門成立了專門的慶典處。慈禧愛看戲,人們就在慈禧太后喜歡的頤和園搭建了偌大的戲臺。頤和園在1888年春天進行大修繕時,從水師經費中就抽調了三千萬兩白銀。
慈禧一心要將六十大壽辦得空前隆重,對她而言,錢不是問題。據《皇太后六旬慶典》記載,清廷特別要江西景德鎮官窯承辦慈禧六十大壽的瓷質餐具,各種規格的碗碟勺盤加在一起,足有近3萬件。景德鎮接到這一命令時正值初夏陰雨時節,並不適合燒煉瓷器。因為燒好的瓷器需要晾曬烘乾。可皇命在上,窯工們也不得埋怨,他們日夜不停地趕製瓷器,燒出來的瓷具十有八九是殘品次品,上不了檯面。待他們完成上面規定的數額,已經統計不清扔掉了多少殘次產品了。
就在大清上上下下為慈禧六十大壽張羅時,大清的藩國朝鮮發生了大事。1894年5月31日,朝鮮農民發動起義佔領了朝鮮全州。朝鮮國王李熙沒力氣抵擋起義大軍,心急如焚,只好向清廷發出呼救,找人聯絡清駐朝鮮官員袁世凱,希望清朝可以增派兵馬支援自己。
藩屬國有難,宗主國理應出手相救。李熙和袁世凱私交不錯,袁世凱曾率軍幫助李熙平定數次兵變,李熙還將朝鮮貴婦嫁予袁世凱作妾。接到李熙的呼救,袁世凱沒有怠慢,馬上稟告清廷,直接將朝鮮亂事奏給大臣李鴻章。李鴻章可是當時清廷的大人物,身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兩大要職。
保護朝鮮王朝關係著清朝的臉面,以及清朝在其諸藩屬國中的威信。李鴻章並沒有在援助李熙上有什麼猶豫,1894年6月4日,他要直隸提督葉志超領1500名淮軍奔赴朝鮮,鎮壓起義。
宗主國幫藩屬國解決麻煩天經地義,但事情卻比想象中的複雜。19世紀90年代,一個崛起中的亞洲國家……日本,盯上了朝鮮。日本自明治維新後走上了強盛之路,1871年明治政府出訪歐洲,這趟歐洲之行讓日本國明白了什麼是〃強權就是公理〃。
為試探清政府,日本曾在1874年攻打臺灣,清政府為了息事寧人,在戰爭本對中國有利的情況下,給日本送去了五十萬兩白銀的〃補償費〃。日本由此察覺到清政府的軟弱頹敗。1887年日本天皇就制定了《征討清國策》,為侵略中國製造計劃。這次,日本也覺得它可以中國出兵朝鮮一事上好好地大造文章,就在袁世凱向李鴻章稟告朝鮮亂事並請求出兵時,時任日本內閣首相的伊藤博文和日本樞密院議長山縣有朋正討論著坐主朝鮮的辦法。
▲BOOK。▲虹橋▲書吧▲
第5節:一 不合時宜的壽宴(2)
〃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於四方〃,伊藤博文仍記得明治天皇在即位時寫下的一句話。山縣有朋對伊藤博文的心思再清楚不過,三縣有朋一直以為一個國家只有能保全主權線和利益線的,才稱得上國家。二者都認為,朝鮮內亂是天助日本,他們要來個渾水摸魚。由於日本議會不同意對朝鮮實施強硬政策,山縣有朋建議伊藤博文解散議會。
袁世凱等人並非對日本的心思一無所知,在發兵朝鮮前,就已經和日本方面打好了招呼,日本駐朝鮮使館還一口承諾,日本不會給入朝清兵添什麼麻煩,說日本理解清朝的舉措。而清將葉志超在領兵入朝時,也及時地通知了日本。
中國人萬萬沒想到日本會出爾反爾。李鴻章要葉志超救朝時,伊藤博文也聯絡到日本外相,和其商量好出兵朝鮮的辦法。時任日本外相的是陸奧宗光,他立刻察覺到清軍入朝是日本控制朝鮮的大好機會。他欣喜若狂地對伊藤博文說:〃日本脫亞入歐的時機來了。〃
中國飽受列強欺凌之苦時,日本也沒少遭西方列強的欺負,日本一直想改變被人蹂躪的命運。對此,很多日本政治家以為,日本必須 〃脫〃亞洲之〃弱〃,〃入〃歐洲之〃強〃,具體操作起來,就是加入西方強國的隊伍,和它們一起侵擾弱國。
陸奧宗光對中日兩國的軍事實力非常瞭解。伊藤博文特向他請教。
俗話說〃餓死的駱駝比馬大〃。清朝再不濟也是泱泱大國,清政府在1885年時就加大強化海軍的力度,從德國那裡購來7千多噸的〃定遠〃號、〃鎮遠〃號戰艦和2千多噸的〃濟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