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天花板,他躺在床上也可以欣賞變幻莫測的地貌。他透過這種方法把自己的空間擴大了無數倍,儼如一方君王在自己領域地內縱橫馳騁,從中獲取某種神秘的體驗。地圖一律按照拼接法銜接:上壓下,左壓右。一比五萬的軍用地圖和一張日報差不多大,實地面積相當於一個數百平方公里的縣。他拼接得細緻至極,一個縣挨著一個縣。接合處絕無半點錯移。這可以從地圖上的網狀座標線上檢驗。你站在牆角貼住牆壁眯眼一瞄,任意選擇一條橫座標線直插另一牆角——長達上千公里,中間沒有斷裂起伏。再用條絲線拴個鉛錘,待它垂直不動時貼到地圖上,縱座標線和絲線完全吻合。軍用地圖拼接法是世界共同的,在拼接好的地圖上用扁鉛筆作業,可以順暢地從上面到下,從左畫到右。中國地形竟那麼奇妙:恰好是北(上)比南(下)高,西(左)比東(右)高。藍色河流從這張圖流到那張圖,正是從左邊流到右邊,或是從上面往下面,諧調得不可思議,彷彿地圖拼接法就是為中國地形設立的。十二平方米的房間,驟然變得萬千起伏。他時常久久地觀賞,思索,竭力讀透山脈的每一處細節,讓思維順著河道從這個縣度到那個縣,從平原追隨到海邊。沿途所經過的裂谷、峰巒、淺灘、居民地……都使他讚歎不已:一條0。83/秒(流量每秒零點八三立方)小河,居然能穿過山脊!還敢在208高地上拐一下,這種勇氣肯定雨季才有,平時它絕不敢碰208。
站在整面牆的地圖面前,數千平方公里大地彷彿從天上急瀉下來,山脈如波浪千姿百態,一刻不停地按照內在指令朝遠方湧去。在孟中天眼裡早已無平面,他的心理和生理都已習慣於立體感受它們。這是識圖用圖人員最重要又最難養成的素質。密匝匝的、一圈套一圈的等高線畫出山的頭顱與身脊,他的手撫摸它們時,習慣地做波浪狀,不斷被山脈頂起來,又不斷地滑入山谷。圖示與弧線越密集,他越著迷,那裡經常隱藏最異常的地貌,對那裡光讀不行,心靈必須像深入深淵那樣一分一分爬下去,直接體驗大地骨路與關節。他發現任何一塊地域都有一個主體構造,或者是巨山,或是大河。它像帝王一樣聳立當中,肆意擺佈小於它的地物們,它們的隸屬關係簡直可以綿延千里。比如:這條無名河在208高地拐了一下,因為它不拐不行,百里以外的蓮花山暗示它非拐不可!人只有面對地圖才會震驚:上面的一切都洋溢著生命,猶如無數張人臉聚整合堆,或靈動或呆滯或尖刻或放浪,它們總是有萬千語言想說而又說不出來。孟中天甚至能從圖上看出春夏秋冬,任何一處地表的四季都不同樣。
他對圖上的錯訛處興致更濃。每找到一處都是他的享受。總參頒發的六三式系列圖譜,被他挑出的錯訛達三十四處。但他從不示人,更不上報。
很少有人願意到孟中天的小屋來閒坐,他也不歡迎人來。他的桌椅床鋪和牆都有二尺距離,光這就叫人得然,覺得沒有依靠。他宣佈,他的中心位置是東經115。24度,北緯30。17度,經線穿過百慕大,緯線穿過開羅市中心。
股長把半幅地圖攤放到桌面上,注視它的斷裂處,默誦上面的字句。
“原先它是完整的,孟中天親手把它撕裂,真可惜呵。”
“他是熱愛地圖的人,也下得了手?”
“那天半夜他闖進我屋裡來,非常激動。他說:昨天他忽然對大比例地形圖發生興趣。他在屋裡掛起一比三千萬的世界地形圖,無意中發現了全球地表有幾個神秘現象,他認為這些現象很可能揭示古大陸的成因,因此非告訴我不可,他已經忍受不住了。”
“你還記得是哪些現象嗎?”
“他全寫在這張圖被撕去的半幅上。寫在背面。我記得,因為他當時的情緒使我永生難忘。我說給你聽。
“第一,依照天體規律,地球在形成時應是個均勻的幾何體。為什麼陸地分佈如此不均?全球陸地的三分之二處於北半球,而且集中在靠近北極的中、高緯地區。南半球的陸地只有三分之一,也相對靠北。南半球的南半部,幾乎全是海洋。
“第二,為什麼每塊大陸都是北寬南窄,呈倒立三角形?
“第三,為什麼北極是一片圓形海洋,地球在那裡凹陷?為什麼南極是一片圓形陸地,地球在那凸出?
“第四,隔海相望的大陸邊緣,似乎可以拼接在一起,什麼原因使它們分離?諸如此類,大概有五、六條。”
“確實奇妙,不過我好像在哪裡聽說過。”
“你肯定聽說過,因為這些全是世界地形的最基本特點,在任何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