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參拜靖國神社,中國從官方到民間都氣憤。您對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有什麼樣的看法?
答: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我住在東京九段議員宿舍,每天到國會都要經過靖國神社。此時我在車中,雖然我沒有停車進去參拜,但我也會很自然地為祭祀在其中的眾多英靈輕輕地低一下頭。在我任上,有一位日文說得非常好的中國大使楊振亞,他對我沒有去參拜靖國神社有很高的評價。楊振亞的夫人(韓秋芳)出生在日本(名古屋),日語非常好。而在當時,議員組織了參拜會,我根據自己的判斷,沒有參加。中國前大使王毅也說,海部先生從來沒有去參拜靖國神社,在中國獲得很高評價。歷任中國駐日本大使,不論是王毅還是武大偉,日語都非常好,他們經常直接和我用日語交談。特別是王毅先生,在到任日本的當天,就來到我的辦公室,說“前輩讓我見海部,我就來了。”我並不是想要中國這樣評價才不去的。如果我去的話,國內輿論就會分成兩邊,一半說應該去,一半說不要去,輿論會不穩定。我為了黨內意見的平穩,也為了讓靖國神社成為一個人們可以靜靜祈禱的地方,所以我當了總理之後就沒有去參拜過。不過,我的孫子來玩的時候,靖國神社裡面有鴿子,我就帶他進去參拜,之後給鴿子餵食。七八年前的中國峰會上,楊振亞大使說,海部總理與我交談了各種情況之後,他一次都沒有去靖國神社。會場上熱烈鼓掌。我說,鼓掌鼓得早了點,如果我說是因為中國說了不讓我去我才不去的話,我回日本之後會被人揪出來,我是因為自發的意志而不去的。我不希望發生大的問題,不希望引起風波。簡單地說,海部俊樹是一位和平主義者。我得到了大家的鼓掌喝彩。
問:有人提出新修一個地方,以取代靖國神社。
答:我不贊成。肯定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意見,有人說要建,有人說不要建,輿論又會分裂。這些意見又有它的枝葉,有其歷史的糾纏,我不喜歡有任何的騷動。
問:以日本首相的角度,如何看臺灣問題?
答:那不是中國的問題嗎?我們只能默默地看著中國的臺灣政策。如果這樣能夠和平安定,那就很好。
海部俊樹:在日中關係上中國應更加自信(4)
問:對釣魚島問題,周恩來當初說,我們這一代人的智慧不夠,把這個問題留給後人吧。您如何看釣魚島問題?
答:尖閣列島問題,雙方各自主張對其擁有主權,並因此而發生爭議。經過調查已經基本清楚,那裡的海底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對此中國也知道得很清楚。對於在其附近開發的問題,如果中國完全排他性獨佔這些資源,日本國內肯定會說,怎麼可以這樣?會出現抗議。我認為既然雙方都有專門的部署來談這個事情,而日本也有開發油田和實際操作方面的先進技術,正如我經常和王毅說得那樣,利用這些技術,雙方就會創造出很好的雙贏的例項。不妨把主權問題放到一邊,在石油開發問題上再次思考一下什麼樣的方法能夠創造雙贏。最終當然開發是理想的結果。我們自民黨執政的時候,已經有了這個想法,負責這件事情的大臣二階俊博也是這個意見。但是目前政權變了,似乎我們以前做的事情都是錯的一樣,新政權想做新的事情,我沒有正面和他們爭論,我只是靜靜關注。萬幸的是,到目前為止,這個話題還沒有太多進展。發展到今天的中日關係,不應該讓它再次後退。
問:1991年您在訪華途中,在飛機上看到了中國水災,決定追加日本政府援助款項,讓中國人民深表感激。不過,日本似乎更加重視和美國的關係。作為首相,您如何把握日美和日中關係的平衡?
答:當時上海周邊華東地區遭受了嚴重的水災,我和飛行員說,儘可能低空飛行,只要不擾民就行。我希望親眼確認水災的情況。我和*先生說,有什麼我們可以做的,請告訴我們,我們儘可能提供幫助。飛機上所見,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裡。在第一次的首腦會談上我就說了這件事。至於和美國的關係,美國和日本打過仗,但是美國的*有廣大的胸懷,美國想要把日本變成一個有經濟實力的*國家,所以戰後他們採取了佔領政策。我目睹了這個發展過程。和這樣的國家搞好關係是一件好事。坦率地說,看到歐洲的實際情況,有很多問題,比如齊奧塞斯庫,最後與*主義背道而馳。日本變成一個類似於美國那樣的*國家是很幸福的。大家都會變得好起來。美國也想把伊拉克引導為一個以日本為模式的*國家,但結果卻全然不同。美國佔領日本時,日本沒有發生恐怖事件。但在伊拉克,美軍遭到很多恐怖襲擊,美國也提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