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去中國,也對中國的首腦很直率地這樣說。日本應該對過去所犯的錯誤深刻反省。這樣的精神和想法,在中日建交公報裡已經體現了。我們一定要遵守和平條約。
問:你用的是“錯誤”,田中角榮首相和裕仁天皇用了“麻煩”。中國人認為是罪行。
答:我在談歷史問題時說,毫無疑問,侵略戰爭是日本人乾的,在日本國內,也有人說是在中國國內發生的事情。我說,你們到盧溝橋看一下,那是中國的院子,是在中國院子裡發生的事情。這無疑是跑到別人家的院子裡犯的錯誤。某人說的添麻煩,一直被認為程度比較低。但是,以日本式的說法,是一個很大的apology,是非常抱歉,非常對不起。在北京大學我也被問到同樣的問題。如果總是圍繞這個層次的話,日本就會一直說非常對不起,用最高程度的敬語表示歉意。那麼,日中之間是否能真正建立起面向未來的關係?我也有我想說的歷史問題,以孫文先生為中心的辛亥革命發生時,以我的母校早稻田大學的建立人大隈重信為首的人說,大亞洲主義對東洋來說是很重要的議題,孫文先生要進行革命,建立新的中國,他來日本了,大家要幫助他。大家盡全力幫了孫文。當時的大財閥梅屋莊吉家族把自己的私財全部捐獻出來,請孫文用這些錢,早日使革命成功,大家為他加油。日本在過去確實幹過惡劣的壞事,但大家不要只是對那些事情生氣,還有孫文這樣的歷史。我在北大以祈求中日關係發展的心情來講這件事情的時候,遺憾的是,學生們基本上都不知道這件事。大家很生氣的戰爭歷史,日本人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裡是知道的。雙方應該各向前走一步,歷史有這樣的一面,也有那樣的一面。不是說把這兩種歷史加起來除以2,但我們還是應該立足於提升中日關係。
問:從日本國前總理大臣的角度來看,日本對中國已經道過歉了?
答:按照日本方式說,又要被你們斥責了。中日恢復邦交時,在日*同宣言中說,我們決不再重複過去的事情,我認為歷任總理大臣都有這樣謝罪的心情。但在表現方式上,如同你引用田中的例子,有時會導致誤解。但是,我認為,日本人心中都有過去做了壞事並加以反省的心情,這沒有疑問。沒有人想重複過去的歷史,可以請你們相信這一點。也必須這樣。我們相互間要更加著眼於未來。
問:總是有這樣那樣的事情讓中國人覺得日本人對侵略戰爭沒有徹底反省,有點羞羞答答,比如說著名的教科書事件。很多中國人認為日本透過修改教科書,淡化歷史問題。
答:終於說到這件事了。我要說的是,日本寫了那樣的書、並且透過了文部省審查這樣的事情,一次都沒有。有一家報社寫了這樣的報道,他們想取悅中國,但這是違背事實的。說文部省將侵略改為進入,這似乎成為定論,但沒有這樣的事情,這是誤解。請一定消除這個誤解。
問:海部先生不贊成把侵略改為進入?
答:當然反對。但這樣的事情沒有發生,如果有,我一定反對。
問:日本19世紀著名思想家福澤諭吉說,戰爭是世界上最大的災難,西洋各國專門從事戰爭。日本在100多年前就有有識之士提出這樣的觀點,但日本在上世紀的三四十年代還是走上了軍國主義之路。你是否思考過日本走向戰爭的原因?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海部俊樹:在日中關係上中國應更加自信(3)
答:這方面出版了很多書,我也興趣很濃地去讀。為何走向戰爭,原因之一是軍部走得很快,我不知道這樣說合適與否,天皇非常痛心,他明確地說,他並沒有意思要進行戰爭。很清楚的是,天皇研究了各方面的情況,所謂領導戰爭的甲級戰犯被祭入靖國神社之後,天皇就再也不去那裡參拜了。那是昭和五十年(1975年)的事情。在終戰紀念日,日本全國遺屬會代表聚集在武道館舉行追悼儀式,天皇參加這個儀式。天皇以此表明自己的態度。我認為陛下非常清楚那場戰爭是個錯誤。
問:一個國家的進步,應該是全體國民心智的進步。戰爭給日本留下了什麼遺產和教訓?
答:正如我一直說的,那時候我是家被戰火燒掉的少年。之後,我立志成為政治家,在國會度過了49年漫長的生涯。這期間,我絕對沒有想過再來一次戰爭的想法。這樣的想法在日本國內也沒有出現過。現在年輕的孩子們透過教科書來學習,瞭解二次大戰時日本是什麼樣的態度。日本人帶著這樣的自覺,來教育下一代。
問:日本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其中曾根康弘在首相任內率領閣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