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民的生活水平,增進睦鄰關係。中國曾保證永遠不會侵犯其他國家。在美國確實存在這樣一種觀點,認為21世紀將是中美競爭的世紀。但另一方面,中美領導人不久前舉行了會晤,雙方均高度評價了兩國的合作前景。總之,中國現領導人的施政方針極為務實。*曾指出,首要任務是消除中國東西部的發展差距。可以說,這正是令中國領導人感到頭疼的問題。
問:看來您批駁了20世紀的一條聳人聽聞的訊息。這當然讓我們高興,但是連普京總統都曾警告說,我們可能會失去遠東。難道這句話不是在暗示中國人正緩慢地湧入嗎?
答:我認為,這句話首先暗示的是,西伯利亞和遠東的命運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不斷有中國人進入這些地區,這是事實。俄羅斯一些高官稱,似乎有2億中國人打算遷居遠東,目的是侵佔我們的領土。這種說法讓我吃驚。我曾問道:他們給你們打電話了嗎?這些資料是從哪裡來的?一派胡言。我和遠東地區的代表們保持著經常的聯絡。我本人就是面積相當於一個歐洲國家的阿穆爾州的代表。不久前州長對我說,該州有6000名中國工人。這就是全部數字!而且我們看問題要現實:在當地我們離不開外國勞動力。早在蘇聯時期,就有朝鮮人在那裡伐木。但是,我還沒有感覺到我們有美國和加拿大那樣的真正的移民政策。在那裡,要求移民擁有必要的技能證書以及親友的擔保書。不過請注意,儘管西方的移民政策如此嚴苛,在美國的華裔由1969年的40萬人增加到了現在的700萬人。目前在美國有10萬中國留學生,但美國當局和民眾一點也不為此擔憂。相反,他們對華裔參與國民經濟感到滿意。在我國目前只有萬名中國留學生,因此在這方面我們暫時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問:圍繞著中國改革和中國的*模式,人們眾說紛紜。有一種觀點認為,借鑑一下這方面的經驗對俄羅斯也不錯。您對此怎麼看?
答:中國的改革已經進行了20多年。有很多東西我們都可以借鑑。例如:中國的經濟特區。在我任駐華大使的時候,我們有很多代表團去中國學習經驗,但全都是裝裝樣子,通常是討論兩個小時左右,隨後就四散娛樂去了。我認為,這些年來有不少於100個代表團訪問過中國。然後他們高聲宣揚,中國經驗對我們不適用。但為什麼要全面模仿人家的經驗呢?中國經濟特區的生活水平已經逼近西方發達國家。中國確實有值得我們學習之處,首先是法律基礎。世界上所有的大公司都在中國設立了代辦處,而我們才剛剛起步。
問:在您看來,俄羅斯的前途與其周圍的經濟力量中心美國和中國有關。是嗎?任何人都取消不了這場競爭。不管我們是否有贏得競爭的機會,我們總不能淪落到世界歷史的邊緣地位吧?
答:我完全同意您的說法。目前我們正在輸掉這場競爭。不過,讓我高興的是,我們終於把目光投向了東方。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施密特:從歐洲人的視角分析中國和亞洲局勢
(2006年12月14日)
中國和印度正在以地區大國的姿態迅速崛起,使亞洲的政治地圖發生重大變化。今後,亞洲和日本應該採取何種措施應對這種變化?就此,我們特地採訪了精通亞洲事務的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先生,請他從一個歐洲人的視角,分析一下中國和亞洲局勢。
記者問:現在距9·11恐怖襲擊發生已經過去了五年,伊拉克局勢依然混亂不堪。美國超級大國的地位似乎也受到了威脅。您如何看待?
施密特答:伊拉克局勢確實如你所言,極其混亂。但這會不會直接導致美國的衰退,尚無法預測。現在,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美國已經不是世界上唯一的大國了。今後,再要談論某個國家的興衰成敗,最重要的就是從人口學的角度來進行分析。我父親1902年從學校畢業的時候,全世界的人口不過才16億。而現在,世界人口已經增加到66億。僅僅一個多世紀,就發生瞭如此驚人的變化。到本世紀中葉,中國的人口將達到16億,印度人口將達到15億,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人口也正在迅速膨脹。以拉美為中心的很多年輕移民正前往美國,這也為美國的社會帶來了新活力。而人口已經開始趨於減少的日本、德國、法國等國家,相對來講國際地位將相應下降。老年人增加,整個社會就更容易被保守思想所支配,而不是積極的變革。
問:中國擁有巨大的人口,軍事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美國等國家認為中國會成為東亞地區的不穩定因素,對中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