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2/4 頁)
瞭解性格,然後做養人才,幾年之後總算也會有點可用之處,不似現在,凡事多半都得他自己親力親為。
張五常略一思索,便立刻答道:“還有一個是丁寶,這個人比沈大人強,雖然也是進士人,不過有股子狠勁兒,沈大人不出操後,他打聽到大人從建立淮軍起時便與士兵一例相同,當時挑了一下大拇哥,然後這些天裡就住在兵營,白天和沈大人一處,早晨起來會操,一點兒也沒耽擱。”
張華軒對此人如此行事倒不是很意外,丁寶的個性為人他已經清楚,典型南方貴州佬那種蠻霸性子,二十三歲舉人,三十三歲進士,然後母喪回鄉後變賣家產搞團練,做戰時以文官身份衝鋒在前,一路積功,由州府至布政使,至巡撫總督,一生耿介正直,而且性格強韌兇狠,不顧慈禧的感受一刀砍了安德海腦袋,便是此人性格的體現之一,沈做不下來的事他能接著做,這一點張華軒一點也不覺得奇怪。
當下淡淡一笑,也不加以評價,示意讓張五常繼續。
張五常清咳一聲,又接著道:“沈大人看完會操之後,又在火器局觀望鑄炮,鑄槍,然後讓通事和洋人說話兒,解釋炮廠和槍廠的人員構造條例等事,接著又是工廠,同樣也是打聽條例等事,前天聽說大人有意在徐州開鐵礦和煤礦,沈大人一聽之下很是歡喜,帶著人到徐州去了,估摸明後天就會回來。”
張華軒當然知道山西產煤最多,整個山西就是一座煤山,而中國的鐵礦質量不佳,練不出來優質好鋼,所以後世的中國鋼鐵廠多是從國外進口鐵礦石,然後自己鑄鋼。
不過他的火炮與火槍並不需要那種優質鋼材,而近在咫尺的徐州原本就是不少煤礦與鐵礦,用來開挖提煉路途很近,可以節約很大的成本,徐州道吳棠原本是要節制監視張華軒,不過此人不過是個庸才,現在朝廷對張華軒又較為放心,況且開礦的事已經上報給朝廷,朝廷已經允淮,吳棠自然也沒有什麼話說,徐州原本就有不少小鐵礦和煤礦,張華軒已經派出幾個懂行的洋鬼子,帶著相關人員浩浩蕩蕩開到徐州,只等挑選到合適的鐵礦和煤礦就能開始運作。
這件事確實是一本萬利,當時中國的鐵礦與煤礦開挖極少,而且運作成本高,官員**,礦工掌握在青紅幫手裡,條件艱苦,產量低下,而張華軒的礦顯然不會如此,所以他不僅打算解決自己所需,還打算開挖出售,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南方的督撫們也需要大量的鐵石煤塊,張華軒再得一先手,只要解決好運輸問題,就能在這件事上賺到不少銀子。
(47)工地
葆在開礦這件事上的表現,已經說明他不是一介腐朝都對開礦持厲行禁絕的態度,礦禁與海禁是滿清的兩大特色,海禁是當初臺灣未收,閩海附近不但不許寸板下海,還強迫沿海居民後退十里居住,有違者被燒掉房子,殺掉全家的事數不勝數,而臺灣收復,海禁卻被清廷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而保留了下來,有清一代,中國的航海事業不進反退,造船技術也大為退步,海外貿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滿清所謂的聖主康熙卻恰恰是禁海最堅決的清朝皇帝。
至於礦禁,也是為了防止人民聚集生事,元朝滅亡的歷史記錄就是因為數十萬人開挖黃河,謠言引起天下震動,反者四起,滿清也是以異族統治中原漢土,所以對漢人聚集始終持非常保守與謹慎的政策,所以有清一代,銅礦的開採連宋朝的三分之一都不到,鐵礦銀礦等更是遠遠不如。
從清朝開國,海禁與礦禁的爭執就沒有停止過,張華軒這時候要開鐵煤兩礦,也是看準了太平天國的戰事一起,未來幾年內諸多大佬都會購買槍炮,或是自辦兵工廠,到時候對煤鐵的需求就會大大增加,有此原故,朝野間那些保守勢力也無話可說,而他也藉由開礦賺取利潤,拓展自己的地盤。
當然,這些他自然不會和沈葆全盤托出,而且現在以手頭的力量,也根本不可能搞大規模地礦業。
除了開礦外。海州的港口建設也可以提上日程。未來的漕運肯定將被海運所取代,英國人的小火輪已經引發了清廷的注意,江南製造局也將在幾年後自己建造蒸汽輪船,而在現在,廣州已經購買了幾艘小火輪,內地的第一艘英制蒸汽船也已經到貨,在長江航道上運送貨物。
工廠,礦山,港口。再加上財力充裕後的造船廠,未來十年之內,可想而知的就是蘇北地區的繁華與興盛了。
既然沈葆這麼起勁,想來這十來天地考察已經讓他認識到。沒有一個全新的體制與核心,憑著老大帝國原本的衰弱靈魂來換一個全新的健康肌體,這根本就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