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第2/4 頁)
掃平皖南後得安徽全境,以第三鎮八千多官兵的實力,這個做戰任務正好合適,既不吃緊,也不會太過浪費兵力。至於河南方向,那就是其餘各鎮的事情了,並不需要第三鎮多加操心過問了。
張樹聲顯然也醒悟了這一點,微哼一聲,自己坐將回去,然後向著劉銘傳一笑以示歉意。
劉銘傳也不在意,只微微一笑又繼續道:“河南不必去管他了,大夥兒知道就成了。倒是江西方面傳來新訊息,卻是與咱們有關了。”
說到這裡,他也是精神一振,聲音為之一高:“石逆率曾天養等部精銳三萬餘人,把湘軍一部圍在了南昌城中,距今現在為四月,日前傳來訊息,石逆等已經破城而入,湘軍主帥曾國藩上吊自盡死,餘部多半戰死,他的幕僚星散,總兵官多隆阿也被殺了,其弟曾國荃與曾國華也一併死了,湘軍精銳五六千人以上,全部死在城裡。”
此話一出,在座淮軍將領們都是大喜。坦白說,淮軍上下因為戰略簡報的關係,大概都知道清軍與太平軍的優劣,清軍的八旗和綠營兵沒有什麼好說的,除了僧王與勝保和江南江北兩處大營外。幾乎沒有什麼精銳可言。江北大營的戰力讓淮軍瞧的清楚。根本不值一提,江南大營地兵力要多一些,不過想來也不會比江北強多少。至於勝保和僧王算是對手,除此之外,只有各地地團練還足一觀了。北方諸省。只有山東各地的長槍會是一隻能打的地方武裝,山東民風彪悍,習武的人也很多,以村莊與鄉鎮彙集到一起的長槍會超過十萬人。原本是為了防備捻子而由官府召集地長槍會人數眾多。因為民風彪悍習武之人眾多,想必也會有些戰鬥力。而放眼南方,除了江南大營外,就只有已經超過三萬人的湘軍是淮軍最大的威脅了。湘軍在湘潭戰役中曾以大敗太平軍的西征精銳,雖然太平軍也有指揮失誤地問題,不過湘軍地戰鬥力也是不需多言就能看出來的。
湘軍全部是都長沙一帶的湘人參軍,以曾國藩為首的宗族勢力號召而成軍,都是曾氏的門生故舊帶著兵勇加入,紀律嚴。訓練嚴,裝備相比綠營也要強上不少,有不少土槍抬炮,火炮也有一些,這些裝備在淮軍看來當然不算什麼。真正讓淮軍將士重視湘軍的。自然是對方的悍勇好鬥。
北方人常常誇說自己的武勇,不過不帶任何偏向的說。在這個時代真正具有男人地血氣之勇又有軍人的韌性與服從指揮的精神,又能吃苦耐勞所向披靡的最佳軍人,在淮軍崛起之前,當屬湘軍無疑。來自同一個地域說一樣的話,吃著一樣地辣椒長大地湘勇們都是非一般的強悍,堅忍善戰,用一個最精當地評價來說,湘軍就是中**人中的斯巴達人。在成軍之初,這支軍隊只有一萬多人,卻是分兵各處,到處救火,在很多戰場上八旗兵和綠營兵以優勢兵力被太平軍擊敗,唯有湘軍能獨挽狂瀾,以少敵多。常常有兩千湘軍就能抵抗過萬太平軍的紀錄,如果在湘軍成立的頭三年內它能得到補給和裝備,轟轟烈烈持續了十幾年的太平天國運動,最少會提前一半時間被撲滅。
雖然湘軍在後來因為軍中山頭林立,曾國藩為了避諱有意放權,軍隊的訓練和人員招收都出現不小的問題而導致湘軍**,到了太平天國晚期,這支早期彪悍無敵的軍隊已經墮落不堪一戰,不過在這個時候,湘軍無疑還是一支強軍,這也讓在國內看不到對手的淮軍將領們很是心動,大夥兒都想與湘軍真刀實槍的打上一場,來看看到底是湘軍強還是淮軍強。甚至,有的偏激一些的淮軍將領願意以少敵多,畢竟在武器裝備上,淮軍比湘軍領先太多了。
不過這種等湘軍集結主力,再來與淮軍大戰一場的機會顯然是沒有了。湘軍原本就是以曾國藩為核心建立起來的一支宗族鄉黨軍隊,曾國藩帶的雖然不是湘軍的全部精銳,在湖北與安徽南部還有一定數量的湘軍,不過首腦一死,湘軍餘勇再也不可能有當初的那種勇銳,也不可能得到朝廷更多的支援扶植,這樣一來,湘軍已經沒有什麼威脅可言了。
在場的淮軍諸將當然都明白這一點,開始都面露喜色,稍頃過後,卻又都面露遺憾之色。就張華軒而言,自然是巴不得現在全天下都易幟的好,不過由純粹的軍人來說,還是希望能打大仗打硬仗,現在放眼天下,值得淮軍全力一搏的對手幾乎沒有了,說來說去,也只有太平軍石達開與秦日綱胡以晃曾天養等部有一戰之力了。
想到這一點,剛剛還有點垂頭喪氣的淮軍將領一起看向劉銘傳,眼神中不言而喻,全是期待之色。
劉銘傳雖然做著總參謀,其實性格也是豪氣大方,這會子見諸將如此,便先是哈哈大笑,然後方向各人道:“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