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3/4 頁)
讓他上倫斯勒大學專攻工程學,可沃爾克卻
胸懷己志,自做主張,申請進入了普林斯頓大學。在大學時代,在許多同學
的眼裡,沃爾克是頗有才氣的人,又爭強好勝。那時,沃爾克與他的一位同
學迪安·布林曼互相一直憋著一股勁,競爭全校最好的學習成績。沃爾克這
位以方法論為學習指導的高才生,以其非凡的毅力和努力贏得了競賽的勝
利。
沃爾克是一個身體健壯的人,在體育場上他具有居高臨下的優勢,盛氣
凌人。這種強有力的外像表現,使他在大學時代嶄露頭角;他也常常抱著懷
疑一切的態度來審視知識、經濟領域,這使他有獨到之見而不與鄙陋之識苟
同。事事與人爭高下的、近乎於“野心家”的沃爾克,在普林斯頓大學畢業
後,能在法律、商業和公共管理學科三方面申請得到獎學金這不能不說是他爭強好勝的結果。大學是一個小社會,社會才真正是一所無所不包容的大學。沃爾克進入哈佛之前就決定到社會這所大學去體驗生活,鍛鍊自己,他選擇的第一個地方是聯邦儲備銀行總部,可是,他的求職申請被拒絕了。後來,沃爾克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找到了一份工作,從此寫下了繁瑣的履歷:
1951年在財政部做初級管理助理,從事經濟計量工作;1952~1956年在紐約聯儲銀行工作;1957~1962年在蔡斯·曼哈頓銀行擔任金融經濟學家,做大衛·洛克菲勒的助手;1962~1965年,擔任財政部金融分析的財政辦公室主任,負責長期金融規劃;1965年末,辭去財政部的工作,接受了他的老上司大衛·洛克菲勒的聘請,作副總裁主管“遠期計劃”;1968年擔任財政部負責貨幣事務的副部長;1974年,當尼克松被解除總統職務時,離開財政部返母校聯邦儲備銀行接任總裁;1979年,接到聯邦儲備委員會總裁任命。。如此繁瑣枯燥的履歷,不就證明了沃爾克不安於現狀而實現自我的人格嗎? 當沃爾克登上聯儲總裁寶座著手實施他的計劃時,他意識到他面前是重重困難。沃爾克決心以其機智和果敢來克服障礙,他先與聯儲兩派—“鷹派“和“鴿派”抗爭,利用手中權力,硬是把貼現率由10 %提高到10。5 %的水平,這樣,沃爾克緊縮貨幣政策邁出了第一步。而緊縮貨幣政策實施不久,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已上升到9。5 %,這引起了人們對通貨膨脹可能加劇的恐慌,而卡特總統的兩名首席經濟顧問舒爾茨和米勒勸告沃爾克放棄擬議中的新方案,而沃爾克堅持自己的“真理”,毫不動搖他的新方案的實施。10 月6日,聯儲公開委員會會議在相當嚴肅的氣氛下進行,沃爾克“舌戰群儒”, 針鋒相對使大會取得一致的意見,使美國經濟史上的“沃爾克時代”到來。
9。這樣造就自己的時代
“十六”會議後,沃爾克在記者招待會上宣佈聯儲將把貼現率提高整整
一個百分點,即由11 %調到12 %,這標誌著沃爾克時代的來臨,這一時代將
發生具有歷史意義的社會經濟和金融領域內的變革。然而,沃爾克要形成他
的時代,必然少不了創出驚心動魄的業績。
聯邦儲備委員會以往的歷史事實證明,每當聯儲採取了嚴厲的貨幣政策
後,為了某些政治原因,又遲早不得不作出讓步。倔強的沃爾克決心不重蹈
前人的覆轍。沃爾克方案使全世界對通貨膨脹的注意力集中在對貨幣量的認
識上;而沃爾克本人則把目光盯在可能出現的新危機上。
沃爾克擔心的新危機終於發生了,1980年新利息率繼續迅爬升,基準利
率超過15 %年率的水平。到2月底,又躍升到16。5 %。在這種情勢下,許多
經濟學家,包括聯儲以及當選政府中的許多人,都擔心會出現拉美式的通貨
膨脹,他們認為美國經濟正處於崩潰的邊緣。對於沃爾克來說,1981年的通
貨膨脹已使危機達到了一定程度,迫使他立即採取強有力的明確行動。他總
是和那些與新政府一起來到華盛頓的空想主義經濟學家們發生衝突。而新上
任的財政部長唐·裡甘是主要對手。曾是華爾街董事的裡甘習慣於隨心所欲,
熱衷於自己權力的沃爾克則以作為華盛頓第二號權勢人物而聞名。現在,當
這個對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