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實力,論經濟實力,東晉仍是十六國時期最強盛的,但司馬家族仍然沒能出現一個孫權一樣的領袖,東晉帝國實際上仍然繼續西晉的風氣,整個帝國沒有一點陽剛之氣。儘管這個帝國也曾幾次北伐,但最大的成就也就是滅亡了成漢帝國,收復了四川一帶,僅此而已。當然,任何帝國都會有一些真正的能臣武將,關鍵就是帝國能不能給他們這個機會,桓溫是東晉的實力派,也是最有北伐之心的人,他主張北伐,也曾親自北伐,滅成漢就是他的最大功勞,但南遷而來的那些原西晉士族官僚對北伐根本不感興趣,他們更願意過以前那種及時行樂的生活。另外,東晉其實也是一片亂象,各種叛亂迭出,所以,從上至下、從裡到外都像是熟透了的柿子,就等著有人摘了,怎麼可能還有北伐的心思呢?所以,東晉的北伐次數倒是不少,不過失敗的也同樣多。除了桓溫之外,祖逖也是一個*人物,但他沒有桓溫那樣的實權,他的北伐幾乎沒有得到東晉中央政府的任何支援,更像是民間的自發北伐,當然無果而終。
東晉那點荷爾蒙全用在了享樂和爭權奪利上了,好好的一張弓,卻沒射出過一支箭,所以,我說,東晉真不該在淝水之戰中獲勝,它應該一敗塗地,這樣,一個強大的前秦會讓當時的中國人早點過上盛唐的生活。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四章 第四次崛起:好皇帝,好班子,造就盛唐時代(1)
舊金山金門大橋的不遠處還有一座橋,其實和金門大橋差不多,但人們只知道金門大橋而不知這座橋,這就是第一和第二的區別。秦始皇是第一,楊堅是第二,隋帝國和秦帝國一樣偉大。唐繼承了隋,就像漢繼承了秦,中國由此進入第二個迴圈。
隋煬帝和秦始皇是難兄難弟
隋帝國與秦帝國出奇的相似:都統一了中國,都進行了一場革命性的變革,都很短命。
沒有隋煬帝的中國很難說是一個什麼樣子,當然,按照恩格斯“他人替代論”,肯定會有隋煬帝第二齣現,但按照我的相對論歷史觀,這個隋煬帝第二哪怕延後一分鐘出現,歷史也將大為改觀。可惜我們無法證明,除非出現歷史平行空間,而且這個平行空間還得可控,以便進行模型觀察。
不過歷史其實也就是一場遊戲,遊戲裡面的人物可以投擲骰子做出選擇,但無論你怎麼折騰,你也跳不出遊戲設計者的掌心,在西方,這個遊戲設計者叫上帝;在東方,這個遊戲設計者被稱為辯證歷史觀。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東方封閉環境中的必然規律,八百年周王朝早已分崩離析,之後早晚要被某一個國家統一,但究竟是誰統一,什麼時間統一,怎麼個方式統一,那就是遊戲玩家的事了,而不是遊戲設計者的事。隋煬帝就是一個歷史牛人,他的作用就是大大地影響歷史程序,或者說加速某種制度、體系的毀滅,加速某種制度、體系的新生,不過隋煬帝肯定沒學好辯證歷史這門課,他的歷史表現證明他這門課掛了,不過他其他課程不是優秀得一塌糊塗就是糟糕得一塌糊塗。
隋朝的偉大,就是大量打破了舊制度,創立了很多新制度,這讓中國又完成了一次蛻變,所以說隋帝國雖然短命,但對中國來說意義重大,由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北方長期各民族混居,這客觀上是給中國輸入了新鮮血液,北方的蠻族文化與傳統的中原文化大規模交融,使得重新統一的中國有了改革的沃土,隋帝國的各種改革沒必要細說,關鍵就是隋帝國用各種新制度為中國重新建立起一個平衡的社會,當然,在改革中產生的火花卻產生了爆炸,結果隋帝國把自己個葬送了,唐帝國和當年的漢帝國一樣坐享了前朝豐碩的成果。
自東漢以來,中國實際上由於失去了平衡而四分五裂,重新迴歸平衡本來應該在晉帝國時期完成,但司馬家族的無能導致這個動作又延後了數百年。隋帝國的改革非常全面,不多說,以門閥制度和科舉制度看隋文帝、隋煬帝怎樣將中國復歸平衡。
高潁和蘇威並稱“開皇明相”,兩人配合得也很默契,高潁負責擬定改革政策,蘇威負責維護實施,這小子頗有後世魏徵膽大直言的風格,敢攔著怒氣沖天想要持刀殺人的楊堅。
高潁改革的主要方面就是幾個,一個是對政府職能進行了大改革,建立“五省六部”制度,也就是讓政府職能部門更加專業化,另外也有利於分權制衡,不讓權力過於集中,這個機構改革很合理,因此一直沿用到清朝。另一項改革是地方行政,西周建立了分封制,秦漢時改為郡縣制,經過魏晉南北朝幾百年的混亂,地方管理制度也混亂不堪,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