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瑪雅人本身看不到的問題,但也總有外界永遠也無法親身經歷的體驗性瞭解。
比較中國歷史上的所有大一統時期,就會發現,清帝國實際上比唐帝國還要強盛。從版圖上,清帝國比蒙元帝國要小,但蒙元帝國有特殊性,如果去掉蒙元帝國,那麼清帝國就是版圖最大的時期;繁榮程度上,清帝國的經濟繁盛和發達程度並不比唐帝國時差;在和諧指數上,清帝國的民眾生活大多數時間裡都算是祥和;在文化方面,清帝國也有它的燦爛(儘管總體上來說,中國文化是倒退的)。
現在很多人糾纏於滿清的辮子問題,認為滿清強制留辮子是削弱儒家文化的標誌之一,是沒落的象徵,那麼,如果不客氣地問一句,現在人剪髮,把頭髮弄得五顏六色又怎麼算呢?要知道,現在的頭式可都是西方式的,如果按照中國的古訓,那麼應該回到明朝,大家都留起長長的頭髮,再插上個簪子什麼的。不要說這是現代化,你科學技術可以現代化,你完全可以插著簪子玩電腦,那為什麼不恢復到明朝的狀態中呢?留辮子和剪平頭都是違反了古訓,留辮子就遭到世人憎恨,剪平頭就沒事,似乎就有點分不清事理了,給人的結論就是,做滿清的奴才不行,做西方人的奴才光榮,這樣再推導下去,就會得出誰是當代霸主就服從誰這個結論。不久前又出現了穿漢服的事,其實這很可笑——你滿身來自西方的東西,穿上漢服難道就回歸漢帝國了嗎?
其實,關鍵問題就在於滿清是強迫漢人接受剃頭令,而剪平頭是自願的,沒有強迫,穿漢服只不過是*,因為現在很多人還不知道怎麼建立自信,既想表現民族主義,又不知道從何做起,只好找了個能代表漢人的東西貼在自己身上,結果很可笑——真正的民族主義並不在於辮子、漢服這些東西,而在於真正屬於自我的東西,當我穿上一件我自己設計的衣服的時候,全世界跟著東施效顰的時候,這才是民族主義,而不是不倫不類的漢服。
不過是一個梳辮子的明朝
儘管清帝國也和盛唐一樣,是一個滿漢混合帝國,但在本質上它其實更像是一個明帝國的繼續,因為它繼承了明帝國的許多主要政策。
晚清曾國藩和他的幕僚曾有過一番關於帝國命運的談話,在《能靜居日記》中詳細記錄了發生於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1867年7月21日)這一段談話,雖然不長,但足以讓人思考。
曾國藩對幕僚趙烈文說:“京中來人云:‘都門氣象甚惡,明火執仗之案時出,而市肆乞丐成群,甚至婦女亦裸身無衣。’民窮財盡,恐有異變,奈何?”
趙烈文說:“天下治安一統久矣,勢必馴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風氣未開,若非抽心一爛,則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異日之禍必先根本顛仆,而後方州無主,人自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曾國藩說:“然則當南遷乎?”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八章 第八次崛起:清朝十二帝沒有一個不是賢君(4)
趙烈文說:“恐遂陸沉,未必能效晉、宋也。”
曾國藩說:“本朝君德正,或不至此。”
趙烈文說:“君德正矣,而國勢之隆,食報已不為不厚。國初創業太易,誅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天道難知,善惡不相掩,後君之德澤,未足恃也。”
這段對話中,曾國藩可謂憂國憂心,趙烈文則一針見血地說出了帝國將傾的根本所在。
很多人到現在還總是用洋人的話來給自己臉上貼金,比如,洋人說,中國在1800年的時候經濟總量就佔世界的30%,是一個經濟大塊頭,比今天的美國佔據的分量還大,是這麼回事嗎?怎麼不說當時中國有多少人口,4億人口,每個人一兩銀子就是4億兩銀子,這比當時絕大多數國家的全部財富都多,再算算中國當時人口占世界的比例,再比較一下現在美國人口占世界的比例,結果是什麼?1800年時中國經濟總量是佔當時的30%,但當時的中國人有今天美國人這樣的生活嗎?中國人總喜歡翻洋人的垃圾桶,然後從裡面找出個什麼東西,再拿這種垃圾資料給自己貼金,豈不知道這樣的資料和李約瑟拿歐洲古代和中國古代做比較是一樣的事,都是對中國的一種侮辱——洋人的這種資料實際上是一種嘲諷:1800年時的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但中國的普通民眾卻生活得並不怎麼樣。
清帝國雖然很繁盛,但民間卻並不富裕,從財政收入這個角度就能看出清帝國的子民生活富裕程度如何。前面說過,宋帝國最高時年財政收入為16000萬貫,以1兩白銀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