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貪汙*上,最苦的也就是中國的百姓了,他們成了無人關愛的孤獨的受害者。
如果說明帝國時期還因為強盛而不屑於與西方以及海外交往,因而錯失了參與全球化的良機的話,那麼大清帝國實際上早已注意到西方人在科技上很優秀,在軍艦等重大軍事技術和裝備上存在著一定差距,也有沙俄對北方、新疆邊境的侵擾,但滿清仍滿足於國內的太平盛世,對來自西方的威脅採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這是一個不可原諒的錯誤——認識不到而錯過,那是一種失誤;認識到了還要堅持犯錯,那就是犯罪了,從這一點上來說,滿清犯了畫地為牢之罪,這在一個人也就是影響一個人的事,但作為統治者就要影響一個國家了。對比1793年馬戛爾尼的預言就能看出大清帝國的崩潰並非是敵人有多麼強,而是思想認識上的巨大差距。清帝國的繁榮昌盛是相對前朝的,在縱向比較之下,大清帝國就差用無與倫比來形容了,但只要一橫向比較,很容易就能發現,大清帝國與歐洲小國相比都顯得很沒落。馬戛爾尼來到中國的時間並不長,只是在前往北京的途中就發現大清帝國其實並不怎麼樣,他把大清帝國比喻為“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因此,他當時就做出了預言:大清帝國遲早要崩潰,而“英國會從這一變化中將比任何其他國家得到更多的好處”,在今天看來,這是一種歷史陳述,但在當時,別忘了大清帝國那時候可是世界上最宏偉的大帝國,對比當時大清帝國所有的思想家、政治家,又有誰做出了這個預測?差距就在這裡,馬戛爾尼透過一次旅行就看出了大清帝國危險的裂痕,而滿清統治者呢?他們也看到了差距,但卻刻意迴避了,思想的差距決定了行動的差距,而行動的差距最終決定了命運。馬戛爾尼提前100年預言了大清帝國的滅亡,提前半個世紀預言了大英帝國必將從中獲得巨利,這個預測在當時也許並沒有引起英國人太多的注意,但英國人和西方人也早已認識到大清帝國是一個*不堪的帝國,“大抵為官長者廉恥都喪,貨利是趨”,這在當時西方世界中早已是一個共識,如果是一箇中國人說這話,恐怕又要被送進了監獄,而且,中國人沒有人會相信,因為那時候正是盛世。
清帝國從努爾哈赤算起的12個皇帝都稱得上是賢帝,他們都足夠勤勉,但這12個皇帝加在一起也不如一個牛頓所起的作用大。牛頓生於1642年,也就是清入關前兩年,他和康熙是同時代人,在清帝國進入中國式的盛世之時,英國也進入到了科學和社會的新時代,不過那時英國還不能稱為盛世,因為在清軍入關後不久查理一世的腦袋剛剛被砍下來,在清軍統一中國南方的時候,英國也正在打內戰。克倫威爾和皇太極是同時代人,他們都算得上是一代梟雄,在清軍和吳三桂向南挺進的時候,克倫威爾也率領議會軍在納西比戰役和馬斯頓荒原戰役中擊敗了王黨軍,對比是如此鮮明,東西方的土地上同時在進行兩場戰爭,西方的那場戰爭是代表新時代力量的資產階級軍隊戰勝了保守的王黨,東方的那場戰爭是新王朝取代了舊王朝,中國仍舊在自己的軌道上迴圈,而英國已經躍遷到了新軌道上。《權利法案》限制了英國皇帝的權利,差不多也是在這個時候,康熙1673年平定了三藩,1684年收復了臺灣,1688—1697年平定了準格爾叛亂,他再次加強了中國的大一統集權,英國之後進入到了資本主義盛世,中國進入到了康乾盛世,王鳴盛在《平定準噶爾賦》為康熙歌功頌德道:“天祚神聖,六合雍和;中外眩�#�居鉅患搖N墓炱胗諞�模��唐�謨膩凇!迸6僭蛭�⒐�於�順瓢允瀾緄目蒲Щ�。�飭礁鍪⑹攬墒譴τ諏礁鑫拿韃閔稀J榘�⊥� !∠肟詞槔�
第八章 第八次崛起:清朝十二帝沒有一個不是賢君(8)
即使不分析中國歷史上的政治、政策、經濟等各種東西,僅從社會的變化也能看出中國社會始終是在一個迴圈中往復:崛起——勵精圖治——達到盛世——貪汙橫行——衰落——四分五裂——又一個王朝崛起,如此從信史時代一直延續到清帝國,這已經成了中國式的發展道路。
在歷朝歷代走向衰敗過程中,貪贓枉法是其中最有效的潤滑劑,歷朝歷代也都曾大批殺貪官,但結果也總是越殺越貪,因為整肅官紀的實際作用是下級官吏和涉嫌貪汙的官吏需要用更大的賄賂保住自己的職位和性命,而對上級官吏和監察機關來說,所謂的整肅法紀實際上也就給了他們更多的貪汙受賄的機會和名目,因此,依靠一群官吏去制止另一群官吏的貪汙,那就是用左手去管制右手,根本不可能的事,反而是兩手都更加放縱,“誅殛愈眾而貪風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