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1/4 頁)
“萬元……”眼光下,她目光柔得能滴得出水。
竇世英身子一僵,慢慢地放下了手中的筆,溫柔,卻又十分堅定地將繞著他的手臂一點點的掰開:“映雪,我說過,除了名份,其他的,我都給不了你……你也是知道的……我們相敬如賓不好嗎?”
他轉身,墨如點漆的眸子靜靜地凝視著她,表情是如何的認真。
王映雪愕然。
她當然知道……可她以為,時間會沖淡一切……千里相思,怎如暖玉在懷……
竇世英大步走了出去。
竇府的玉簪花已經開了,濃郁的香氣撲面而來。
他驟然間想起自己成親的時候。
也這樣的天氣。
玉簪花肆意怒放,在月光下如瑩晶如玉。
妻子聲音清脆地喊“萬元”,問他“我漂不漂亮”……
他不記得自己是怎樣回答的了,只記得妻子又驚又喜地撲到他的身上,像團火似的在他心上燒了起來……耳邊是妻子銀鈴般的笑聲:“他們都說我不害臊,可我就是喜歡你,就是想嫁給您嘛!”嬌嬌憨憨的聲音,透著不庸置疑的歡喜和滿足……
花香是如此的濃烈,猶如開到荼盡時的頹敗,讓人心悸又恐懼。
他拔腿朝外跑去……
轟隆隆一聲雷響,雨嘩嘩地落了下來……竇昭被身邊的動靜驚醒,朦朦朧朧中聽見祖母吩咐紅姑的聲音:“……看看馬棚裡的馬駒有沒有受驚嚇?廚房的窗戶關沒有關?柴房裡的稻草也要撿一撿。免得被雨水濺溼了。”
紅姑打著哈欠應喏著,披衣走了出去。
祖母回頭,看見在被子裡拱來拱去的竇昭,笑著輕輕地拍了拍她:“壽姑不怕。崔姨奶奶在這裡呢!”
竇昭反而醒了過來。
她望著屋樑,有片刻的茫然。
外面傳來“噼裡啪啦”的拍門聲,響徹院落。
祖母驚愕。住在西廂房的長工劉四海已拿了根閂大門的木棍走到了大門前。
“是誰?”他警惕地問。
“是七爺。”外面的人高聲道,“快開門。”
劉四海忙丟下手中的木棍,“吱呀”一聲開了大門。
竇世英和高升冒雨走了進來。
“出了什麼事)。
第五十六章 端午
承平八年,竇昭九歲,六伯父竇世橫杏榜有名,得中二甲三十六名,去年九月,大伯父家的九堂兄竇環昌中了舉人,這也算得上是雙喜臨門,全家人都喜出望外,特別是二太夫人,她的三個兒子有兩個是進士,恰應了人逢喜事精神爽那句話,二太夫人決定端行節的時候大肆慶祝一番。
竇昭這幾年都在東府,盛夏的那幾天則藉口避暑去田莊和祖母住些日子。
五堂嫂家的儀姐兒來找竇昭:“您說我們要不要做幾個荷包?”
端午節,有把荷包裡裝了艾葉等送人的習俗。
“你和淑姐兒商量就是了。”竇昭笑道,“我總是隨你們。”
她既然不是東竇的人,又不願回西竇,她把自己當成寄居在竇家的人,因而對誰都客客氣氣,對誰都平和有禮,又有錢交際那些親戚、打點那些僕婦,竇家上上下下說起她,無不翹大拇指的。
淑姐兒是三堂嫂家的長女,也就是竇啟俊的妹妹,比儀姐兒大兩個月,比竇昭小兩個月。
儀姐兒就感慨道:“要是五姑姑還在就好了!”
五姑姑,是竇明。
王映雪進門後,二太夫人依舊把竇明留在身邊。竇明漸漸和王映雪疏遠起來。承平七年,王行宜依舊在陝西巡撫任上,王家卻搬到了京都。王映雪沒有辦法,只好寫信給自己的母親許夫人,許夫人藉口思念外孫,派了人來接竇明去京都小住。祖父答應了。二太夫人斷然沒有再留的道理。算一算,竇明已經在京都呆了大半年了。
儀姐兒一向和竇明玩得到一起去,反而覺得竇昭會討好大人,和竇昭走得不近。
前世的經驗告訴竇昭。你不可能討所有的人喜歡,既然如此,就更不應該去討好那些不喜歡你的人。
她淡淡地笑道:“要不你寫封信給竇明。看她什麼時候回真定?”
家裡只有儀姐兒發現竇昭喊竇明的時候總是連名帶姓,她有一次半開玩笑半是質問的當著二太夫人的面提及,竇昭的解釋是:“喊明姐兒,別人以為她和你們是一輩的。”
可為什麼不能喊妹妹呢?
她想問,卻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