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村裡的幾家大戶也都有孩子,他們當然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和農家孩子們坐在一起唸書。聽說卜凡的書教得非常好,他們為此特意找過卜凡,說是願意出錢修一所學館,重金聘請卜凡專門來教他們的子弟。卜凡想都不想,就一口回絕了。
這些大戶都是很有根基的人家,有兩家甚至還有在京城裡做官的親戚,卜凡如此不給他們面子,他們當然非常非常地不高興。
但他們卻不敢把卜凡怎麼樣。
每當這些大戶人家來了什麼重要的客人,總是會客客氣氣地來請卜凡前去作陪,卜凡一次也沒有去過。
卜凡很少出門。
在家裡,除了教孩子們唸書識字外,剩下的時間,大都是在看書。據他的幾個學生說,卜凡家裡有一間大屋,裡面裝滿了書,到底有多少冊,他們數都數不過來。
卜凡也有出門的時候。他出門一般只為了兩件事,一件是釣魚,還有一件就是採藥。
卜凡的醫術到底有多高,誰也不清楚,但附近幾個村子的村民如果家裡有人生病,都會到卜家來求藥。
他們從來就不請卜凡上門門診,也從來不把病人送到卜凡家裡來。
因為他們知道,根本用不著。
每次都是病人的一個家屬到卜凡家去,將病人的情況說給卜凡聽,不管來人多麼著急,卜凡總是會讓他先坐下來,喝一杯茶,喘口氣,然後再慢慢說。
等來人的話說完,卜凡已經將藥配好了。吃了他配的藥,再重的病,不出三天,一定會痊癒。
卜凡從來不收診費或謝儀。病人登門道謝,他就會笑眯眯地告訴這個人,以後在哪些方面應該注意保養。
在村民們的心目中,卜凡是個大好人,也是個很奇怪的人。
和石花村絕大多數的村民一樣,卜凡也不是本地人。
他是什麼時候在石花村定居的,沒人能說清楚,至於他的老家在什麼地方,就更沒有人知道了。
卜凡在小小的石花村裡過著這樣一種悠然閒適的生活。很可能會有人認為,這樣的生活不免枯燥乏味,但卜凡卻顯得平靜而滿足。
四年前的一天,他平靜的生活突然被打亂了。
那天清晨,一個眉毛都白了的老和尚來到石花村,走進了卜家。
和尚在卜家一直呆到黃昏才走。走的時候,卜凡一直將他送到了村口。
這件事在村裡立即引起了轟動。
在村民們的記憶中,從來沒有一個外人曾在卜家呆過一整天。當然更沒見過卜凡送客一直送到村口,更何況這位“客人”是一個老和尚。
於是村民們在私下裡就有了各種各樣的猜測。在所有的猜測中,最神乎其神,也最有說服力的,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婆婆的說法。
她說,這個白眉毛和尚一定就是觀音大士的化身。觀音大土到卜家來,是因為卜凡做了這樣多的好事,特意來點化他。
她的說法雖說玄妙得令人難以相信,那是有根有據的,讓人不得不信。
老婆婆很神秘地說:“你們知不知道去西天取經的那個唐僧?他就是被觀音大上點化的,觀音大上點化他時,就化身成了一個老和尚。”
這個最有說服力的猜測把村民們的心都給攪亂了,因為所有的人都捨不得卜凡離開石花村,離開他們。
就算明知道卜凡此去會名列神仙榜,他們也還是捨不得。
兩天後,村民們的恐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因為他們終於打聽到了那個和尚是什麼人。但他們又都被那個老和尚的真實身份震得張口結舌,頭暈眼花。
老和尚竟然就是當今皇上賜名為“姚廣孝”,官拜太子少師的道衍和尚。
道衍和尚自當今是上身登大寶之後,便功成身退,一直在石花村西南十餘里遠的潭杯寺裡潛心靜修。他怎麼會突然跑到石花村來拜訪卜凡呢?村民們都想不通。但不管怎麼說,只要卜凡不會被觀音大士“點化”,村民們心裡就都鬆了一口氣。
他們是安心了,卜家的門前,卻從此日漸熱鬧起來。
幾乎每隔一兩天,就有從未見過的陌生人來到石花村,拜訪卜凡。這些人中,既有騎馬坐轎的達官貴人,也有輕騎簡從的文人雅士,有素負盛名的飽學鴻儒,也有專程求教的未學後進。
默默無聞的卜凡突然就成了一個才子,成了一個名人,而且他的名氣越來越大。
自從有一個人前來拜訪過卜凡後,他的名氣立即上升到了無以復加的頂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