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3/4 頁)
門,朗朗誦唸:“且皇考特派怡親王載垣等贊襄政務,一切事件,應行降旨者,經該王大臣等繕擬進呈後,必經朕鈐用圖章始行頒發,系屬中外鹹知。其臣工章奏應行批答者,亦必擬進呈覽,再行發還。該御史奏請皇太后暫時權理朝政,殊屬非是!”
這一段唸完,焦祐瀛停下來等待批評。景壽本想說話,“御賞”和“同道堂”兩方圖章,是兩宮受大行皇帝親手所賜,抹煞這個事實,有欠公平,而且出以幼王的口氣,也有傷忠厚。
只是他向來口齒拙訥,未及開口,杜翰已大讚“得竅”,其餘的人,譁然附和,景壽就再也無法啟齒了。這時焦祐瀛又精神抖擻地“痛駁”另簡親王之議,他是這樣寫的:“伏念皇考於七月十六日子刻,特召載垣等八人,令其盡心輔弼,朕仰體聖心,自有深意,又何敢顯違祖訓,輕議增添?該王大臣等受皇考顧命,輔弼朕躬,如有矇蔽專擅之弊,在廷諸臣,無難指實參奏,朕亦必重治其罪。以上兩端關係甚重,非臣下所得妄議。”
“不錯!這‘非臣下所得妄議’,前面也說得很透徹。不過……。”載垣說到這裡,環視諸人,作了個徵詢意見的表情。為了迎合載垣,杜翰很直率地說:“似乎還不夠一點兒!”
“對了。”端華也說,“我聽著也象是少了一兩句話。好有一比,好有一比……。”
他的比方沒有想出來,肅順不耐煩了,手一揮,向焦祐瀛說道:“不必客氣,給加兩句訓斥的話!這姓董的,心眼兒太髒!”
“嗯,是!”焦祐瀛口裡答應著,臉上卻有躊躇之色。
“麻翁,”杜翰指點他說:“來兩句誅心之論,再斷然痛斥一句就行了。”
大家都如此說,焦祐瀛便也不暇多推敲了,坐下來提筆在“朕亦必重治其罪”之下,添了兩句:“該御史必欲於親王中另行簡派,是誠何心?所奏尤不可行!”
這一添改,端華大叫:“痛快,痛快!”除了景壽默不作聲以外,其餘的亦都表示十分滿意。
最後還有一段,是關於“朝夕納誨”的,也一概嚴詞駁斥。這一節,在原折就是個陪襯,無關宏旨,所以駁斥的理由,亦就不暇去推敲了。
定稿以後,載垣吩咐:“立刻繕具,馬上送進去。”
為了求迅速,焦祐瀛親自到軍機章京辦事處所去料理。諭旨的款式,“廷寄”每頁寫八行,“明發上諭”每頁寫六行,每行的字數都有一定,因此眷清的時候,可以算準字數,分別抄繕,等找齊並在一起,上下合攏,隻字不錯,這有個專門稱呼,叫做“伏地扣”。焦祐瀛原是弄慣了這一套的,親自指揮之下,自然絲絲入扣。須臾抄成,他跟吳兆麟兩人,一個看,一個讀,校對無誤,隨即裝入黃匣,送到內奏事處,轉遞進宮。
西太后才看了幾行,臉色大變,再看下去,那雙捏著奏摺的手,不斷髮抖,及至看完,竟顧不得太后的儀制,霍地站起身來,帶翻了放在茶几上的黃匣,也不管了,踩著“花盆底”,結結閣閣一陣急響,直奔東暖閣。把走廊上的宮女們嚇壞了,不知出了什麼事?
這時剛傳完膳,東太后正喝著茶,拿枝象牙剔牙杖銜在嘴裡,一看西太后衝了進來,臉色發青,嘴唇發白,形容可怕,慌忙起身問道:“妹妹,怎麼啦?”
“姐姐,你看,”西太后使勁把那道“明發”一甩,“簡直要反了!”
東太后知道事態嚴重,自己對自己說,要穩住了!因此她先不作任何表示,從西太后手裡接過諭旨,攤在炕几上,細細看了下去。
她肚子裡的墨水有限,但這些奏摺和上諭上習用的套語,聽也聽熟了,所以看得雖慢,卻沒有不明瞭的意思。等到看完,自然也很生氣,“這真是不成話!”她指著最後一段又說:“就象‘朝夕納誨一節,皇考業經派編修李鴻藻充朕師傅,該御史請於大臣中擇一二人,俾充師傅之處,亦毋庸議!’這簡直就不講理嘛!皇帝不能只有一個師傅,說請添派一兩個人,那兒說錯啦?怎麼也是不分青紅皂白的‘亦毋庸議’呢?”
“哼!”西太后冷笑道:“這在他們又算得了什麼?連咱們姐兒倆,他們都沒有放在眼裡,把‘御賞’和‘同道堂’兩個圖章,愣給撥皇帝帳上!這還不說,什麼叫‘奏請皇太后暫時權理朝政,殊屬非是’?打狗還看主人面,皇帝能用這種口氣訓斥董元醇嗎?姐姐,這幾個混帳東西,無父無君,皇帝要落在他們手裡,你看會調教成一個什麼樣子?還不調教得忤逆不孝嗎?那時候還有咱們過的日子嗎?”
東太后細想一想,果然,“殊屬非是”這種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