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第3/4 頁)
後閃開,讓跟著來的一名“諳達”太監,兩名“精奇媽媽”跪安。
“諳達”太監張福有,手裡捧著個錦袱包裹的硃紅描金大漆盒,慈禧太后便即問道:“那是什麼呀?”
“我奶奶,”這是指她的生母,恭王福晉,大公主說:“今兒進宮拜壽,又給我捎了東西來,我拿來給皇額娘瞧瞧。”
“好的,我瞧瞧!”
進屋把漆盒開啟,裡面花樣極多,一眼看不清,只覺得都是些西洋玩藝,慈禧太后拿起一具粉紅羊皮鑲裹的望遠鏡朝窗外看了看,隨手放下,又撿起一個玻璃瓶,望著上面的國字問:“這是什麼玩藝?”
“香水兒!”大公主答道:“是法國公使夫人送的。”
“送給誰啊?”
“送給我奶奶。”
“噢!”慈禧太后又問:“送得不少吧?”
“就這麼一瓶。”
聽說就這一瓶,她心裡的感覺就不同了。如果京城裡就這獨一無二的一份,這應該歸誰所有呢?
她在心裡這樣想著,大公主已經開口了:“我奶奶說,這瓶香水兒不敢用,叫我也留著玩兒,別開啟。”
“為什麼?”慈禧太后愕然相問。
“說是不莊重。讓人聞見了香水味兒,說用鬼子的東西,怕皇額娘會罵。”
“小東西!”慈禧太后笑道:“你捨不得就捨不得,還使個花招兒幹什麼?”
“我捨得,我也不會使花招,拿這些東西來給皇額娘瞧,就打算著孝敬皇額孃的。”
聽得這話,慈禧太后十分高興,把漆盒丟在一邊,拉著她的手要跟她閒話。
“今兒的戲,你看得懂嗎?”
“看,怎麼看不懂啊?”
語氣未完,慈禧太后隨又問道:“今天的戲不好?”
“我也不知道好不好?反正我不愛聽。”
這話奇了!從去年十月孝服一滿,初一、十五常在漱芳齋演戲,聽了這麼多天,竟說“反正不愛聽”,那麼:“我看你每一趟都是安安穩穩坐著,彷彿聽得挺得勁兒似的,那是怎麼回事啊!”
“那是規矩啊!”大公主把臉一揚,越顯得象個大人了。
對了,規矩,在太后面前陪著聽戲,還能懶懶地,顯出不感興趣的樣子來?她這一說,慈禧太后倒覺得自己問得可笑了。
“照這一說,你是根本不愛聽戲?”
“也不是。”大公主說,“我不愛聽崑腔——崑腔沒有皮黃好聽。”
“你說說,皮黃怎麼好聽?”
慈禧太后自然不會沒有聽過皮黃,但宮裡十幾年,聽的都是昇平署太監扮演的崑腔,偶有皮黃戲也不多。近年“三慶”、“四喜”兩班,名伶迭出,王公府第每有喜慶堂會,必傳此兩班當差。名為當差,賞賜極豐,演出自然特別賣力,名伶秘本,平日輕易不肯一露的,亦往往在這等大堂會中獻技。大公主從小跟著恭王福晉到親友家應酬,兼以她的外祖父桂良,父子兩代都久任督撫,起居奢華,凡有小小的喜慶,都要演戲,所以大公主在這方面的見聞,比慈禧太后廣得多。
她的領悟力高,記性又好,口齒又伶俐,講劉趕三的醜婆子、講盧勝奎的諸葛亮,把個慈禧太后聽得十分神往,一直到上了床,還在回味。
怎麼能夠聽一聽那些個戲才好!慈禧太后心裡只管在轉念,要把外面的戲班子傳進來,自然不可,聽說那家王公府第有堂會,突然臨幸,一飽耳福,更是件不可思議的事。看起來在宮裡實在無趣!
丟下這件事,她又想到大公主,那模樣兒此刻回想起來,似乎與平日的印象不同。仔細一琢磨,才確確實實發覺,果然有異於別的十一歲的女孩子。麗太妃生的公主,才小她一歲,但站在一起來比,至少要相差三、四歲。不能再拿大公主當孩子來看了!
不知將來許個什麼樣的人家?此念一動,慈禧太后突然興奮,有件很有趣的事,在等著自己去做:指婚!
大清朝的規矩,王公家的兒女婚配,不得自主,由太后或皇帝代為選擇,名為“指婚”。為大公主指婚,便等於自己擇婿,更是名正言順的事,不妨趁早挑選起來。
心裡一直存著這樣一個念頭,第二天與慈安太后閒話時,就忍不住提了起來,“姐姐,”她問:“你知道那家有出色的子弟沒有?”
慈安太后聽她沒頭沒腦這一句話,一時倒愣住了,“問這個幹嗎?”她問,“是什麼人家啊?”
“咱們那個大妞,不該找婆家了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