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4/4 頁)
旁的安德海說道:“拿這個送給六爺。不必謝恩!”
話是這麼說,並不用在御案上撤走這個菜,御膳照例每樣兩份,一份御用,一份備賞,備賞的一份,送到黃幔外面,恭王聽說不必謝恩,也就坦然接受了。
等安德海回到慈禧身邊,例戲已經唱完,臺上貼出一張黃紙,大書:“奉懿旨演《四郎探母》”。然後是內務府的兩名司員,從“出將”、“入相”的上下場門走了出來,在臺柱前相向而立,這是內廷的規矩,名謂“帶戲”。
“討厭!”慈禧太后輕輕咕噥了一聲。
這兩個字只有大公主聽見,好好一齣戲,有這兩個官員站在那裡,搞成格格不入的場面,確是討厭。大公主懂得她的意思,便招一招手把安德海叫到跟前,有話吩咐。
“這兒不是宮裡,用不著‘帶戲’。讓他們走開!”大公主極有決斷地吩咐。
“是。”安德海答道,“我馬上去告訴他們。”
他用不著去看臉色,就知道大公主的話,必是慈禧太后的意思。他在宮裡,連皇帝都要欺侮,就只忌憚大公主。她說話厲害,不問在什麼地方,更不管他面子上下得來、下不來,若惱了她時,憑藉身分,佔住道理,一頓申斥讓人無法申辯。當然,那是由於慈禧太后的寵愛,而照安德海的想法,大公主的得寵,是因為恭王掌權,如果做父親的垮了下來,做女兒的那也神氣不到那兒去了。
他一路走,一路這樣在想,尋著了崇綸,傳到了話,臺上的兩名內務府官員,隨即悄悄退下,剩下楊四郎與鐵鏡公主,從容自在地去“猜心事”。
“這才好!”慈禧太后越發高興了,聚精會神地看完這出戏,回頭說一聲:“賞!”
安德海是帶了銀子來的,賞了一個五十兩的“官寶”,於是余三勝與胡喜祿到臺前來謝了賞。接著便是劉趕三的《探親相罵》,盧勝奎和旗人慶四的《空城計》,兩宮太后,無不有賞。第四齣《時遷盜甲》,楊鳴玉那翻騰跌撲,落地無聲的武功,把個小皇帝看得幾乎在御座上都坐不住,也放了一回賞。
大軸上場,天將黑了,明晃晃點起無數粗如兒臂的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