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第4/4 頁)
,忍不住痛哭了一場。
這時外面也得到了訊息,訊息是由兩江的折差傳出來的,江寧駐京的提塘官,送了信給兵部尚書沈桂芬,於是軍機大臣全都知道了。這是摧折了朝廷的一根柱石,足以影響大局,料知恭王急著要跟大家商量“應變”的處置,所以紛紛趕進宮去。
“想不到出這麼個亂子!”恭王愁容滿面,“那裡再去找這麼個負重望的人,坐鎮東南?”
“王爺,”沈桂芬人最冷靜,提醒他說:“一會兒‘見面’,就得有整套辦法拿出來,此刻得要分別緩急輕重,一件一件談。”
“談吧!”恭王點點頭,“我的心有點亂。先談什麼,你們說!”
“先談卹典。”文祥說,“第一當然是諡法。”
擬諡是內閣的職掌,而在座的只有文祥一個人是協辦大學士,所以恭王這樣答道:“這自然該你說話。”
第一個是“文”字,不消說得;第二個“少不得是忠、襄、恭、端的字樣。不過,”文祥把視線繞了一週,徐徐說道:
“有一個字,內閣不敢擬,要看六爺的意思。”
大家都懂他的話,文祥指的是“正”字。向例諡“文正”必須出於特旨,內閣所擬,至高不過一個“忠”字。文祥是建議由恭王面奏,特諡“文正”。
“這可以。不過內閣的那道手續得要先做。馬上辦個諮文送了去。”
於是一面由軍機章京備文諮內閣,請即擬諡奏報,一面繼續商談卹典。主要的是諡法,既諡“文正”,自然一切從優,決定追贈太傅,照大學士例賜卹,賞銀三千兩治喪。賜祭一罈,請旨派御前侍衛前往致祭。此外入把京師昭忠祠、賢良祠,在原籍及立功身分建立專祠,生平史蹟,宣付史館立傳,以及生前一切處分,完全開復,都是照例必有的恩典。至於加恩曾國藩的後人,那是第二步的事。
談到繼任的人選,可就大費躊躇了。兩江總督是第一要缺,威望、操守、才幹三者,缺一不可。文祥怕京裡有人活動,徒然惹些麻煩,所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