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第4/4 頁)
是盡了力,先向NFDA3 王進言,說是公論不以唐景NFDD9 為失儀,新進不知宮內規矩,而且服飾上分辨不出尊卑,亦不是敢有意藐視親王,可否免參?
“很難。”NFDA3 王大搖其頭,“我也跟我們老六說過,不必多事。不過他有他的看法,認為非嚴參不可。”
“喔,”翁同NFDA2 問道,“六爺的看法如何?”
“你也可以想得到的,外面謠言一定很多。他認為姓唐的決不是無意,而是有意想闖進去看看。其實,這會兒還看得到什麼?不過姓唐的其心可誅而已。”
“其心可誅”四個字,最難辯解。翁同NFDA2 便換了個說法:“惟其有謠言,不宜橫生枝節,反引起格外的猜疑。”
“不然。惟其有謠言,不能不嚴參,好讓大家知道顧忌。”
“這是殺雞駭猴的手法。有此作用,更難挽回,”但當然不能就此罷手,“不知道六爺以何名義奏劾?”他問。
“這還沒有定。也許是他一個人出面,也許恭理喪儀八個人合詞具奏,回頭還得商量。”
“合詞具奏,未免太重視其事了。”翁同NFDA2 說,“能免還是免了吧。五爺一言九鼎,總要仰仗大力斡旋。”
“回頭再說好了。”
到了四點鐘,該是申祭的時候,寶NFDA1 和李鴻藻從軍機處相偕而來,一見翁同NFDA2 ,異口同聲地說:“不行!”
這就是說,恭王執意要參。翁同NFDA2 心想,連李鴻藻都無法迴護,自己盡了這番心力,也可告無罪了。但反過來看,正因為李鴻藻無能為力,自己就便不應該放手,倒要讓那班後進看看,誰是愛士重士,肯替他們說話的?
因此,他便很注意劾奏的“折底”。底稿是禮部的司官所擬,送到恭王面前,他略看一看,便伸手要筆。
一見這動作,翁同NFDA2 趕緊走了過去。只見恭王將事由上“誤上慈寧官臺階”的“誤”字圈掉,奮筆改了一個“擅”字。
這一字的出入甚大,翁同NFDA2 便勸說:“六爺,是擅是誤?請再斟酌。”
恭王怫然擱筆,“你當時不也在場?”他帶著責問的盛氣,“如果不是擅上,何以那樣子目空一切?”
“他散館不久,不大懂規矩。”
“翰林是讀書人,讀書人不懂規矩,什麼人才懂規矩?”
說完,恭王重新拾起筆來修改折底,不理人了。翁同NFDA2 碰了個釘子,自覺難堪。但維護後輩的本心,也就在碰這個釘子之中,表露無遺,這樣轉著念頭,便覺得這個釘子碰得也還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