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部分(第3/4 頁)
諫?只是心病不但沒有心藥,甚至無人可以與聞她的心病,勉強要找出一個人來,也就只有李蓮英了。
而李蓮英終於與聞了慈禧太后的耿耿難釋、魂牽夢縈的心病,同時也開了一味“心藥”,這味藥必須他親自去找。
乾清宮前東西向的兩座門,一座名為“日精”,一座名為“月華”。日精門在東,它的南面密邇上書房,因而專闢一室,供奉至聖先師的木主,太監管它叫“聖人堂”。
緊挨著聖人堂的是御藥房,沿襲明朝的遺制,規模極大,裡面有各種希奇古怪的“藥”。同治朝有一年夏天久旱不雨,軍機大臣汪元方認為這是“潛龍勿用”的緣故,不妨弄個虎頭扔入西山黑龍潭,激怒懶龍,造成一場“龍虎鬥”,自然興雲佈雨,沛降甘霖,那個虎頭就是在御藥房裡找出來的。
李蓮英所要的那味“藥”,也得在御藥房裡找。他叫那裡的首領太監,搬出塵封已久的檔冊,一頁一頁地細查,終於找到了。還是明朝天啟年間,勢焰薰天的太監魏忠賢備而未用的一味藥。這味藥,他當然不會假手於人,親自入庫檢取,隨手送到了長春宮的小廚房裡。
服了薛福辰所開的藥,真是其效如神,慈安太后的輕微的感冒,到了午後,幾乎就算痊癒了。睡過午覺起身,覺得精神抖擻,興致勃勃,想到院子裡去走走。
“外面有風,還是在屋裡息著吧!”宮女這樣勸她。
“我看看那幾條金魚去。”
慈安太后最愛那些供觀賞的魚,凝視著五色文魚在綠水碧草間,悠閒自在地掉尾迴游,能把大自國事,小自宮闈的一切煩惱,都拋得乾乾淨淨。
因此,各省疆臣,投其所好,常有珍異的魚類進獻,鍾粹宮中,魚缸最多。但慈安太后雖好此道,卻不求甚解,不管是什麼種類,一概叫做金魚。這天她想看的“金魚”,是黑龍江將軍所進,產於混同江中,通體翠綠,其色如竹的竹魚。
正在與宮女俯視魚缸,指點談笑之際,鍾粹宮的首領太監李玉和走來說道:“回主子的話,長春宮送吃的來,是留下收著,還是過一過目?”
“喔!”慈安太后問道,“什麼東西”?
“克食。”
“克食”是滿洲話,譯成漢字,本來寫做“克什”,是恩澤之意,因此,凡是御賜臣下的食物,不論餚饌果餌,都叫做克什。卻不知從何時開始,克什寫做克食,專指“餑餑”而言。慈安太后喜愛閒食小吃,午睡起來,正需此物,所以很高興地說:“拿來我看。”
慈禧太后派來送克食的一個太監,名叫崔玉貴,長得很體面,也能說會道,走到慈安太后面前,因為雙手捧著食盒,只能屈一膝跪下,朗然說道:“奴才崔玉貴跟佛爺請安。奴才主子叫人做了一點兒新樣兒的克食,說是‘還不壞’,又說:”東佛爺最愛這一個,可不能偏了她的。‘特意叫小廚房加工加料又蒸了一籠,專派奴才送來,請佛爺嚐嚐。奴才主子又說,倘或吃得好,明兒再做了送來。“
慈安太后聽了這番話,高興得眉開眼笑,“真正難為你們主子。”她說,“不用說,一定錯不了,我瞧瞧!”
於是李玉和揭開盒蓋,只見明黃五彩的大瓷盤中,盛著十來塊鮮豔無比的玫瑰色蒸糕,松仁和棗泥的香味,撲鼻而來。慈安太后一則為了表示珍視慈禧太后的情意,再則也實在受不住那色香的誘惑,竟不顧太后應有的體統,親手拈了一塊,站在魚缸旁邊,就吃了起來。
“真不賴!”慈安太后吃完了那塊蒸糕,吩咐李玉和,“替我好好收著。拿四個銀錁子,兩個賞崔玉貴,兩個讓他帶回去賞他們小廚房。”
等李玉和接過食盒,崔玉貴才雙膝跪倒磕頭:“謝佛爺的賞!”
“你回去跟你主子說,說我很高興。”慈安太后又問,“今天,你們主子怎麼樣?”
“今兒個,光景又好得多了,上午吃了薛福辰的藥,歇了好大一覺。”
“那才好。”慈安太后點點頭,“回去跟你主子說,我也好了。晚上我看她去。”
“喳!”崔玉貴又磕個頭,起身退下。
“早點傳膳吧!”慈安太后興致盎然地對身旁的宮女說,“吃完了,咱們串門子去!”
這是宮女們最高興的事,於是紛紛應聲,預備傳膳。
誰知未曾傳膳,慈安太后就不舒服了,說頭疼得厲害,要躺一會,接著便有手足抽搐的模樣。李玉和大驚失色,一面趕緊通知敬事房傳御醫請脈,一面到長春宮去奏報慈禧太后。
“上頭剛歇下。”李蓮英壓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