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部分(第4/4 頁)
怎麼想起來給我這麼一信?”
“當然還有話。不過信很重要,有此一信,足以證明,前嫌盡釋。”楊士琦說:“何時出山該考慮了!”
接著,楊士琦將奕劻在載灃面前力保的經過,細細說了一遍,特別提到,如果願意進京,奕劻負責保他“官復原職”。
“不行啊!”袁世凱說:“樞庭向來忌滿六人,我去了,總有一人不利。”
樞庭忌滿六人的傳說,由來已久,如今是奕劻、鹿傳霖、張之洞、世續、那桐,加上袁世凱便是六個人,“可是,”楊士琦說:“南皮只怕日子不多了。”
“那我更不能去,一去不是妨了南皮。”
楊士琦說:“我是奉命勸駕,不能不把話說到。其實,出山的時機雖已近了,到底還不到出山的時候。總要等三件大事定了再看。”
“是的!要看看再說。杏城,”袁世凱問:“你說是三樁大事?”
“一是南皮的吉凶;二是端陶齋的作為;三是鐵寶臣的出處。”
袁世凱將他這三句話想了一下,覺得他說得不錯,端方到任能夠將他跟楊士驤的虧欠,設法銷了帳,加上張之洞一死,鐵良一走,自然是到了可以出山的時候。然而他說得不夠!
袁世凱的想法是,不出則已,一出就須抓大權,在軍機固然仍舊可由“大老”帶頭,但自己須有讓各部院都買帳的實權,在目前來說,起碼象載澤緊抓著財權,就是件不能容忍的事。
不過袁世凱天性喜歡作假,既在林下,不便顯得熱中,然而楊士琦這樣的關係,卻又不能不說一兩句真心話,所以略想一想,以隨便閒談的語氣說:“光緒中葉,榮文忠受人排擠,後來又得罪了醇王,以致於貶到西安,坐了好幾年的冷板凳。甲午以後,恭王復起,正好榮文忠祝嘏在京,恭王故意對道賀的賓客說,‘我這一趟出來,對用人一無成見,只有步軍統領得要由我保,我非借重榮仲華不可!’榮文忠聽見這話對人說,‘我當初是由尚書降級呼叫,如果仍照向例,調補侍郎再兼步軍統領,我可不幹。’結果是先補尚書,提督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