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 頁)
男的拉著女的,幾個稍微年輕點的走在最後。
“門!見到門了!”走在最前面的老漢扯著嗓子嘶吼了聲。其他人立刻振奮起精神,走路也加快了幾步。
斐旭見機不可失,抓起泥土抹了把臉,抱起明泉跌跌撞撞地衝了出來。
幾個青年快走幾步,一人一手抬住他胳膊,“兄弟?”
斐旭將身上半數重量靠在其中一人身上,虛弱道:“我要去……奉陽。”
明泉在他懷裡不安地動了下。
那個走在最前的老漢已經走了回來,歷經滄桑的眼睛撲閃了一下,“快到了,一起走吧。還能走得動麼?”
斐旭半張著眼,目光犀利地透過額前凌亂的劉海與他輕輕一觸,點了點頭。
“那就走在中間吧。”老漢背過手又走到前面去了。
青年們見狀拍了拍他肩膀,退到隊伍最後。那個被他靠了半天的是個三十來歲的漢子,聳了下肩,將斐旭頂了回去,才輕哼一聲走回去。
斐旭抬頭,但見前方奉陽城牆巍峨雄壯,遠看如綿延不絕的山脈,在半黑的天空下雄踞一方。夜越來越黑,老漢的步子也越來越快,那黑塊般的城門也一點一點得變大,直到仰望。
城門前幾個官兵挺直地站在兩側,好象雕像。
老漢弓揹走到官兵前面,點頭哈腰地說著話。官兵們冷著臉,不笑也不應答。老漢不死心,兩腿一曲,當眾跪了下來。
“林先生!”眾人臉色驚怒。有幾個青年忍不住衝上前。
“站住!”老漢回過頭朝他們低喝。青年們見他臉色剛肅,不怒而威,齊齊一怔。一個軍官模樣的人自大門裡轉了出來,先是打量了眼人群,然後走到老漢面前,親自攙了起來,“老丈多禮了。”
“這位官爺,行個好,讓我們進去吧。”老漢見機抓住他的手,“我們都是從俞家村逃出來的,大水一衝,房子、地都沒了……本是六神無主,卻聽說高陽王仁義,在奉陽設了粥鋪,還能重新領些糧食種子,這才領著一眾老弱婦孺前來投奔……還請官爺行個方便。”
那軍官聞言只是微微一笑,“聽老丈談吐,不像平常人家啊。”
“老朽不才,曾給村長做個幾年師爺……”說著低下頭來。村長大多是村民自己推薦,不屬官府編制,所以所謂的師爺更是毫無分量。
軍官嘆道:“若換了平常,我自然會放各位進去。可惜王爺此刻不在城裡,這等事情,我實在不好做主。”
老漢又道:“那請官爺先放婦孺進去,我等可在城外等王爺回來。”
“王爺怕一時三刻還回不來。”軍官又朝那群人看了眼,“你們不如去泊夏城吧,那裡的知府素有善名,想必會收留各位。”
“天色已晚,官爺可否留我們一晚,待明日再走。”他緊接著又補充道,“只需在牆角縮一晚便可。”
軍官面有難色,“這……”
一個官差從城裡匆匆走來,向他低語幾聲。
軍官似是一怔,“曉得了。”抬頭朝正眼巴巴看著他的眾人露出一抹釋然的笑容,“真是巧極了。高陽王妃體恤受災百姓苦難,在東街舊舍設了粥鋪和暫居所,各位且隨我來。”
眾人自是道謝不迭。
斐旭眉毛輕挑一併跟了上去。若是他剛才沒聽錯的話,那個官差明明說下命令的是楚方先生,怎麼會變成高陽王妃呢?有意思。
病榻
所謂的粥鋪不過是在一排低矮的平房前擺了兩個大桶,桶還有八分滿,想來才分了沒多久。大桶前排了長長一溜隊伍,衣衫襤褸,披頭散髮,各個耷拉著腦袋,彼此也不搭理,只是亦步亦趨地跟著前面一個人。
一個官差站在隊前分發,粥舀起來的時候還發出滴答的聲音,在只有星光指路的夜裡顯得格外孤寥。另有三四個翹著二郎腿坐在一邊,見到軍官過來只把頭偏作一邊當沒看到。
軍官也不理會他們,轉頭對老漢道,“便是這裡了。”
“多謝官爺。”老漢朝他拱手謝道。
“舉手之勞罷了。”軍官又朝官差看了一眼,“我只能送到這裡了,老丈自己保重。”
老漢默然點頭,顯是聽出他的言外之音。
斐旭趁眾人不注意,放慢腳步,緩緩落到最後,正要轉身離開,肩膀卻被一個青年搭住,“兄弟……”換了平日,那青年身手再快十倍也不可能搭住他,可連日的奔波勞累及擔憂實是讓斐旭的體力熬到了極致,因此心中猛怔,表面卻不動聲色道:“何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