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該咱老曹親自出馬了!
帶劍來到宮中。見了獻帝以後卻不便指責皇帝是幕後黑手,畢竟皇帝現在還有別人無法代替的作用,那也得警告一下你的領導責任吧:“董承謀反,陛下知道嗎?”
皇帝一聽就明白了,政變流產了!只好裝憨賣傻:“董卓已經死了呀?”
“不是董卓,是董承!”曹操心說:你演什麼戲呀?咱們都啞巴吃餃子,各人心裡有數就行了。
獻帝無言以對,曹操命令將董承的妹妹董貴妃立即逮捕。皇帝有點捨不得:“董妃已有五個月身孕了,請曹將軍放過她們娘倆這回吧。”
曹操一聽,那更得殺了:“想留此逆種,為母報仇嗎?”當即命令把董貴妃推出去砍了頭。
曹操的安內大見成效,現在該攘外了,可還是沒有袁紹反應得迅速。袁紹聽說曹操殺了董承、董貴妃,又把獻帝給甲兵保護了起來,便抓住這個機會命那會寫妙文章的槍手陳琳;寫了一篇聲討檄文指責曹操,大意為:
軟禁天子,殘害棟樑,違法亂紀,殘暴荒唐,親爹買官,爺爺剦黨,下戮人民,上虐廷堂,擅斷萬機,擾亂朝綱,心如蛇蠍,形似豺狼,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除不足以慰忠良。
總之是把曹操罵了個狗血淋頭,臭燻三代。
那曹操卻是肚量大得很,還是不理睬袁紹的公開宣戰,還是怕袁紹?現在已經不是了,早在建安四年八月,曹操便主動向袁紹開了戰,自己提軍進駐黎陽與袁紹相持,又命呂布的降將臧霸等人攻入了青州,連破齊、北海、東安等城,在袁紹的側翼埋了根硬釘子,就是現在,部將於禁仍正屯軍河上與袁軍對峙。
那麼,還是在擔心南邊的張繡?也不是,兩月前,張繡已經主動第二次向曹操投降了。
五十五 會投降的人才是高手
一部《三國演義》迷倒多少國人,有人認為是三實七虛,子金山自己研究的結果:應該把比例反過來。其實現在好多對人、事的評價都可以反過來設比例的。
一部三虛七實的小說,竟能改變歷史程序,據載,清朝的祖宗們就是懷揣著一部《三國演義》,將偌大中國置於鐵蹄踐踏之下的。
清朝末年,大西北###,首領馬佔鰲於太子寺對決湘軍名帥左宗棠,勢弱之下出了絕招:派表弟馬海晏率敢死隊員三百名,趁深夜潛入湘軍腹地,借隆冬嚴寒,澆水築堡,引天明後大驚的湘軍圍攻,馬佔鰲則趁勢從外突擊,一戰大獲全勝。
馬佔鰲給此計取名為“黑虎掏心”。大勝之下,馬佔鰲力排眾議,向清軍投降。左宗棠正值敗局難以收拾、更難向清廷交代之際,驚聞馬佔鰲投降,喜出望外,當然少不了厚賞馬佔鰲,馬佔鰲因此被委任為三旗督帶兼中旗旗官。這便是名揚中外的馬佔鰲趁勝妙降。
其實此舉沒啥新創意,也是從一部三國中學來的法門,而且羅老先生在此事上也並沒有演義,多部史書均有明載。這便是張繡未敗先降曹,正應了那句老話:識時務者為俊傑!
實際上,當時識時務者的俊傑是賈詡。
就當時中國的亂戰局勢來說,已經凸顯出兩大超強軍事集團爭霸天下的苗頭,當時的曹操、袁紹,恰如後世冷戰時期的美蘇兩國,一些二流小國都不免要決定自己分投哪個陣營,跟風使舵更需要先看準。
同樣,袁紹與曹操也要不遺餘力地拉攏第三世界的各個小國,那張繡所處的穰城,由於地處荊州的前沿,曹操的後方(對北部的袁紹而言),更是雙方爭奪的要點。
袁紹派來招降張繡的人先到了穰城,並親筆寫信給賈詡,請這位大明白人幫助說服張繡,聯合滅曹。軍政大事,賈詡豈敢耽擱?立即去找張繡。
袁紹當時手握四州,不但地廣兵強,而且聲望極高,論其才智,在當時群雄中,亦當首屈一指;而曹操的所謂後方僅是破爛不堪的兗州,東面還有公開叛亂的徐州劉備牽扯著,本身所處的豫州實際只控制北半部,且南北有勁敵虎視。兩人的強弱是分明的。
張繡怎麼掂量,覺得也應該向袁紹傾斜,正在設宴招待袁紹之親善大使時,賈詡到了,未曾入席陪客,先問客來何意?那還用問嗎?當然是來搞袁張親善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
賈詡當場質問:“袁紹對親兄弟都不能包容,怎能包容天下豪傑?”雙方還沒談判,關係先破裂了。
張繡驚懼圓場:酒桌上不談業務,自古醉漢說話不算數。
客離後埋怨賈詡:得罪了超級老大,我們靠什麼奔小康?
賈詡說:有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