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第2/4 頁)
子——你湊什麼熱鬧?
瑤芳輕輕巧巧翻他一個白眼:“你做出這副樣子幹嘛?”將手裡原本準備給他看的人情往來的簿子一合,不給看了。
姜長煥涎著臉湊上了上來。
————————————————————————————————
姜長煥進宮裡比一般人方便得多,他在宮裡的路子倒還算廣,板子也照顧他,瞅著元和帝心情好的時候,將他給報了上去。元和帝有點奇怪:“他會有什麼事情呢?”北鎮撫司裡,姜長煥又不是主導,難有什麼大事要彙報。而姜長煥的家裡,人口簡單,也不至於有什麼事兒。如今天下太平,想要告個密都難。
哎呀,想到姜長煥家裡,元和帝又是一陣的違和。最終還是答應了姜長煥的請求,宣他到了御花園那個小道觀裡見上一面。這算是很親密、很信任的表現了,然而姜長煥一點也不開心。
恭恭敬敬地行過了禮,姜長煥以一貫的熊孩子表情挑剔地看了看元和帝的煉丹場所,用一種別人使了會被立刻抽打的口氣道:“您這裡,也夠亂的。”
元和帝知道,許多人不贊同他煉丹,然而那些愚蠢的凡人,怎麼能明白朕的追求?!看姜長煥也就是個不懂事兒的熊孩子,所以他雖然不快,倒沒有立刻翻臉,只是沉著臉教訓他:“你懂什麼?”
姜長煥撇撇嘴,厭惡地四下打量,沒有道士,很好,可以下舌頭了:“別的我不管,可有一件事兒,我是明白的。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哦?”
“好歹我也是見過神仙的人吶!您瞧您這裡後來跟來的都是些什麼人哪?跟張老神仙一比,能看麼?這些貨汲汲營營,一點也不像是得道高人。”
元和帝的脾氣也起來了一點:“哦?”這回的聲調就變了。
姜長煥想起妻子說的,不要跟他急,用力壓下了火氣,用比較平和的態度說:“您想啊,孔明就要等劉備三顧茅廬,徐庶就是自己投奔了。都是對先主,倆人咋差別這麼大呢?您這事兒吧,寧缺毋濫吶!”
元和帝無奈地閉起了眼睛:“你道我想?張靈遠也是個不頂用的!”
“那就找比他更差的?要不,您揣摩揣摩老神仙的路子?總比這些貨色強吶!我看了都替您著急。”
好賴沒勸他放下求道的事情,元和帝的面色平緩了許多,不但如此,心裡還生出些許的安慰:倒是個有良心的孩子。也沒有來勸他什麼仙途縹緲,趕緊放開了了賬。更不像有些人,直接拿秦皇漢武舉例,更狠一點的說他是被新垣平騙了的漢文帝。再不給面子的,就拿唐時嗑藥嗑死的皇帝來舉例,甚至有人講,唐太宗死得早(已經不算短命了),跟他磕藥有關。
元和帝難得沒生氣,這也是慣性思維,他的心裡,姜長煥還是那個一路亡命奔逃到他面前報信的少年。既然如此,那就是沒有壞心的。當然,從姜長煥的話語裡,也聽不到什麼小心思。不過,這孩子倒是長得聰明瞭,知道比較了。然而,朕有自己的打算。
“知道了知道了,小孩子家,不要操心大人的事情。我吃過的飯比你吃過的鹽都多,道理還沒你懂得多麼?小孩子家,說話老氣橫秋的做甚?”
元和帝要是傻,他也混不到現在了,他知道這些道人真本事並不強,本領好的那個已經昇天了,不是麼?他要的是這些人的“知識基礎”,光靠一個張靈遠,他就覺得懸了,必須再有人來,給他提供再廣博的基礎知識,供他融會貫通。人家皇帝就沒指望著哪一個人,他比較信得過自己的聰明才智。
再者,崇道之事也是個試金石,試的是大家對皇帝的態度。皇帝的喜好,你硬要反對,那就是對皇帝不是那麼尊敬,對吧?馬屁精這種生物,元和帝不是不知道,但有的時候,就得用得上馬屁精。何況,如果手藝高明,被拍的人通體舒泰,是不會以為其是拍馬的。譬如安國公李珍,更多的是以元和帝同好的面目出現的。元和帝也相信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對於長生的渴望。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姜長煥心裡說不上是失望還是解放,臉卻有點沉了。元和帝不以為忤,還微笑著安慰了他兩句:“行了,不要操這麼多的心,老得快。年輕人,做你該做的事情去。哦,我看北鎮撫司近來辦案越來越不著調兒了,忒慢。你最近都做什麼呢?在辦什麼案子?”
他成親請假,回來就一直玩兒,沒幹事兒。這樣的實話怎麼可以對皇帝講呢?
“臣年輕,就跟著看著,學著點兒。”
“光看能頂什麼用?還得親自做,才能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