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他把道路改成亂石堆,在石頭上插上一個“禁止通行”的牌子。但這種幼稚佈景方法他並未繼續下去,在他成名以後,他就委託專家來做這種工作。在《酗酒的犧牲者》一片裡,佈景全無一絲虛構,顯得非常優美。這些佈景造成了人們把齊卡當作一個寫實主義者、和“魔術家”梅里愛完全相反的看法。但如果因此就認為齊卡的作品全無一點詩意,那就錯了,因為實際上,齊卡的想象不僅非常豐富、非常天真、巧妙,而且還很通俗易解。
齊卡最有名的作品是一部《基督受難》影片。在這部影片之前,他還攝製了一部名叫《你往何處去》的影片,表現一個羅馬的皇帝高踞看臺上,周圍簇擁著23名頭戴玫瑰花冠的侍從,他將大拇指朝下一指,宣佈一個鬥劍者已被擊敗。齊卡在拍這部影片時,大概和拍《浪子》一片一樣,曾得呂西恩·農居埃的協助,後者不僅指導樊尚攝影場的群眾演員,而且還指導著安畢居劇院、夏特萊劇院、聖瑪爾丹門劇院的群眾演員。
呂西恩·農居埃以路易·加斯尼埃為助手,用黑奴販子那種“慈悲心腸”,從事他的職業。他很少將老闆給他每人5法郎的工資照數付給他所招募的群眾演員。他的競爭者喬治·阿託從前是盧米埃爾某些影片的導演,曾替“跑馬場”劇院演出的大啞劇招募過很多群眾演員。以上三人與齊卡合作,時常參與一些重要影片的導演工作,因為他們的職業使他們學會了怎樣來指揮群眾演出。在影片《基督受難》中,農居埃擔任的職務尤其重要。
這部《基督受難》影片開始於1902年,直到1905年才完成。影片預定要有四十多個場景,根據當時攝影場的裝置能力來拍攝。這部影片的美學特點和聖蘇爾皮斯教堂旁出售的基督在馬廄誕生的石膏像的美學特點可說沒有什麼分別。但電影的特技卻把那些色彩不鮮明的石膏像改變了形狀,賦予它們一種早期油畫中的生動魅力。這部故事片具有相當偉大的場面。為了使人能夠看到整個大布景,片中用了搖拍的方法。在“牧羊人的崇拜”這一場面中,人們首先看到馬廄,接著天邊出現一顆明星,接著一個嬰兒忽然降生在一堆稻草上,就象一隻兔子應魔術師的召喚忽然從大禮帽裡跳出來一樣。然後攝影機笨拙地在佈景上移動,找到了牧羊的人群。攝影機隨後轉向基督的家庭,鏡頭裡這時已沒有行進的牧羊人了。這部影片儘管在導演技術上非常笨拙,但齊卡畢竟利用了移動攝影的方法。在這方面,他比拘泥於戲劇形式和特技的梅里愛要高明得多。
排演的新聞片最後也成為百代公司的專長產品。齊卡曾導演或監製了《麥金利總統的被刺》、《教皇逝世》、《吉斯公爵的被刺》(在樊尚攝影場,歷史和新聞常常混淆在一起)等影片。齊卡最成功的影片之一是《馬提尼克島上的災難》,可與梅里愛的《普累火山的爆發》一片相媲美。這部影片的佈景很巧妙,可是由於火山的煙霧後面出現了佈景師的面孔,結果弄得全無一點真實感。在剪去這個糟糕的畫面以後,這部影片賣出了好幾千部複製。
1903年到1909年期間,在電影史上是一個“百代時期”。查爾·百代那種非凡的企業精神,在五年之內把梅里愛手工業式的企業變成了一個龐大的工業,樊尚——這個電影的首都,由此支配了整個世界。
百代的影片和梅里愛的影片一樣,每部只要能夠賣出20部複製,就可以把攝製成本收回。但樊尚攝製的影片這時已經可以銷售幾百部,有時甚至還銷到幾千部之多。因此,每年在一月末以前的售片收入已足夠補償全年攝製影片的費用,其餘十一個月的收入就都是純利了。不久以後,影片每天的銷售量達到了一萬、兩萬、四萬乃至八萬米,用在攝製方面的一張一千法郎的紙幣,不到一年工夫就可變成十張了。
當時,查爾·百代曾經假手於他僱用的一位名叫杜索的職員寫了這樣一句話:“電影是明天的報紙、學校和戲劇。”這是一句非常明確的預言。但是,當時樊尚的電影主要還是為了供給巡迴放映商而攝製的。
在千百個木板搭成的棚子裡面,那些每天需要餵養的野獸以及絕技表演者、喜劇演員、走繩索的和鬥拳的,現在都被影片所代替了。電影從前所以吸引梅里愛的原因,是因為他由此可以實現沃康松、德羅茲、羅培·烏坦等人所夢想的機器人,現在這個機器人經過百代加以工業化以後,已成為一種既可節省工資而又不影響收入的代替人的工具。巡迴放映開始成為一個龐大的系統化的企業,巡迴放映商固然分沾了一些利潤,但絕大部分的利潤則是集中到樊尚攝影場的錢櫃裡去了。
查爾·百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