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以後“鎳幣戲院”規定一本影片的標準長度為300米,這一標準雖被歐洲採用,但並不十分嚴格遵守。自此以後,影片都是在15分鐘以上的時間裡用形象來敘述故事。為了使故事更容易理解,片中時常還穿插了一些文字畫面①和字幕。過去影片放映時有專人擔任解說,但到1908年前後,這一習慣已被淘汰了。這種和經濟狀況相適應的進步是靠技術的發展而獲得實現的。盧米埃爾時代的電影,光線非常強烈,所以看上兩分鐘之後,眼睛就會感到吃力。到了1900年以後,由於放映機上用了三瓣光圈的裝置和穿孔器的改善,使影片放映大為改進,而且只需要在每隔15分鐘,即一本影片放完以後才休息一次。在歐洲,這種長度的影片就構成一個節目,而當時電影的全部節目時間已從半小時延長到整個晚上了。這樣,影片放映的時間已和上演一齣戲劇的時間大致相等。①文字畫面是指影片中利用一封書信或一張報紙的標題和記事來代替字幕,以期達到說明事件的目的。——譯者。
影片出租制度的出現使得節目的延長成為可能。1910年以後,隨著這一制度的普及,電影院的數目急劇增加起來;同時百代公司則發行1000米乃至2000米的每週上映節目,這種辦法很快被人所仿效。為了大量供應影片起見,百代公司把很多外國影片,以及它設在德國、美國、義大利、英國和瑞典等國家的分公司所拍的影片,運到法國來發行。從1909年到1914年這段時期內攝製的影片真是浩如煙海,甚至多到這樣的程度:即使只就百代分公司的出品來說,連電影史家也無從曉得它們的名稱、照片和劇本究竟有多少。
當時百代公司的“作家和文藝家電影協會”是由居根漢姆和皮埃爾·德庫塞勒二人領導的。德庫塞勒是一個寫過很多鬧劇、連載小說和通俗小說的作家。在他指導之下,導演阿爾倍·卡普拉尼采用了文學家的作品,每星期攝製一部影片。卡普拉尼從1905年以來,一直在樊尚工作,曾用豪華富麗的場面,拍攝過幾部古典的神話劇,如:《羊腳》、《穿靴的貓》(新版)、《灰姑娘》、《神燈》、《驢皮公主》、《唐璜》等等影片。此外卡普拉尼還參加了《布阿羅》這套喜劇片的導演工作。
卡普拉尼在“作家和文藝家電影協會”一開始就導演了一部傑出的、由戲劇演員格雷提雅及戴封丹共同主演的《戴白手套的人》。這部把強盜和社交紳士穿插在一起的悲劇片,在劇作上存在著過於簡單的缺點,但由於演員的演技和導演的認真,至今還有它吸引人的地方。
卡普拉尼以後專門採用戲劇題材來拍攝電影。如《阿萊城的姑娘》、《國王作樂》、《小酒店》、《里昂郵車》、《阿泰莉》、《鐵匠的罷工》、《槍擊》等都是屬於這一類的影片。朱爾·桑陀、維克多·雨果、讓·拉辛、左拉、歐仁·蘇、皮埃爾·德庫塞勒、喬治·克雷孟梭、巴爾扎克等的著作,都被雜亂無章地攝成電影。人們也許會嘲笑這種作法,但不要忘記,直到今天,好萊塢和巴黎還一直沿用著這種作法。
德庫塞勒在“作家和文藝家電影協會”開始工作時,是以300個“第一流的、最有名的”作家作為後盾的。他並且按照版稅的辦法,根據洗印出來的每一米正片來計算對原著者的報酬。他還僱用了一個由一些不甚出名的演員所組成的劇團。當時戲劇對人們的吸引力很大,投入的資金也很多,因此象薩拉·貝恩哈特、雷雅娜這樣的戲劇演員,只偶爾在攝影場中露面,她們對拍攝電影並不重視。
倒是不太有名的戲劇演員能夠專心拍攝電影。如戰前電影中最善於扮演情侶角色的羅賓納和亞力山大,以及王家劇院的喜劇演員普蘭斯,就是這方面的例子。
除了這些戲劇演員以外,阿爾倍·卡普拉尼還用了一些在電影方面已有訓練的演員,例如:他的兄弟保爾·卡普拉尼、喬治·蒙卡、戴封丹、雷內·勒普蘭斯、讓·蓋姆等等。在“作家和文藝家電影協會”的製片工作發達以後,這些人中間有的成了導演。
《小酒店》一片是1909年卡普拉尼初期成功作品之一。這部影片長達800米,將近3本,象這樣長度的影片當時還算空前,但不久它就被《巴黎的秘密》一片的長度(1500米)所超過。1912年6月前後,隨著4集9本的《悲慘世界》一片的攝成,卡普拉尼和“作家及文學家電影協會”達到了他們的全盛時代,這部影片全長超過5000米,可以放映5個小時,據影片的廣告宣稱,它的攝製成本高達20萬法郎左右。影片獲得了很大的成功。百代從1912年以後,曾不斷把維克多·雨果的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