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星城寨),在千早城周圍也配置若干支城,把上赤坂和千早兩城緊緊包圍起來,同佔據吉野的護良親王形成犄角之勢,遙相呼應,形成一套完整的防禦體系。有了牢靠根據地,進可攻,退可守,這樣才能粉碎幕府軍的進攻。這一防禦體系完成後,楠木正成在赤坂除留下部將平野將監守禦外,主力全部轉移到了地形更為險要的千早城。
一年多來不斷的作戰,使得楠木正成已成幕府首要敵人。一月末,幕府又派來三路大軍鎮壓,號稱“百萬”,可說是傾巢出動。同時發出懸賞令,說:“殺死正成者授丹波國船井莊,而不問其身份之高低。”阿曾時治率領八萬人馬攻打赤坂城;二階堂道蘊率領六萬人馬攻打吉野城;剩下的數十萬人馬由大佛高直率領攻打千早城。半個月後的二月二十二日,赤坂、吉野兩城被攻陷,駐守赤坂城的平野將監被俘,吉野城的護良親王則突圍逃進了吉野山。只有千早城由於地勢險要,三面都是懸崖,狹窄的山道每次只能容納不到千人的隊伍行走,正成又不斷使用各種奇謀巧計,使得千早城被數十萬大軍圍困三個月後依然完好如初地屹立在金剛山上。
楠木正成以千名守軍對抗號稱百萬的幕府軍,樹立了城砦保衛戰術運用的範例。大凡守城戰術都是憑險扼守高處,採取各種手段打退攀登之敵。正成常用的是投石和射箭之法,有時用稻草人誘敵來攻。三月五日,幕府軍憑藉二十丈高(六十米)的雲梯發動總攻,楠木軍則投擲火把,並向雲梯潑油,燒斷雲梯,挫敗了敵人的總攻。
然而正成並不僅僅孤守城砦,他還徵集了熟悉地情的“野伏”(地方上的小豪族和武裝農民)七千多名,他們或截斷幕府軍的糧道,或神出鬼沒地襲擊幕府軍小隊,有力地配合了千早城保衛戰。三月二十二日,當九州探題的快馬馳至鎌倉後報告的第一句話就是“金剛山尚未攻下”,可見幕府對此次戰役有多麼重視。
由於楠木正成的奮勇作戰,牽制了幕府軍隊的主力,使各地的守護、地頭(莊園管理人)們看到了幕府的無能,於是在正成和護良親王的努力下,四方烽煙迭起:播磨的赤松則村(入道圓心)、則佑父子在要隘苔繩城起兵,斷絕了關西幕府軍和六波羅的聯絡,並在船坂山收編了鎮西探題派往京都支援六波羅的部隊;伊予的河野一族大破長門探題的三百水軍;肥後的菊池武時、阿蘇大宮司率領島津、大友等豪族進攻鎮西……倒幕風潮如同瘟疫一般蔓延開來,全國性的倒幕形勢就此形成了。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鎌倉幕府的覆滅(1)
由於楠木正成和護良親王一直都和被流放隱岐島的後醍醐天皇密通書信,因此後醍醐天皇雖然身處僻遠,對全國的形勢卻非常瞭解。於是當看到時機成熟,他便在親信千種忠顯等人的保護下,於元弘三年(1333年)閏二月二十四日乘船逃離隱岐,為了躲避追兵,最後在伯耆國的名和湊登岸。
當地的倒幕派豪族名和長年趕來會合,建議後醍醐天皇移駕到地勢比較險要的船上山堅守,待時而動。此時幕府大軍幾乎盡數在圍攻千早城,只得抽調了大將佐佐木清高的三千人馬進攻船上山,結果被四方趕來的勤王部隊全數殲滅,只有清高單人獨騎逃回京都。
天皇逃離隱歧島的訊息很快便傳遍全國,千早城的堅守和船上山的殲滅戰使天下都看到了幕府的無能,各國的守護、地頭、豪族們紛紛派遣使者前來向後醍醐天皇表示願意接受節制,於是各地的倒幕勢力趨於統一指揮,避免了亂世中常見的軍閥割據局面的產生。
元弘三年(1333年)三月初,此時幕府大軍還在不依不饒地圍攻金剛山上的千早城,突然後院起火,後醍醐天皇的身影出現在山陰道(日本古代行政區劃“七道”之一)上,並很快就聚集了數萬兵馬,任命千種忠顯為主將,東進直逼京都。播磨豪族赤松則村自願率部擔任先鋒,他是天下知名的勇士,一路上勢如破竹,順利擊破了幕府軍的重重防線,甚至在三月十二日一度攻入京都。由於兵力單薄,赤松則村終於在巷戰中落敗,退往山崎、八幡地方屯紮,等待千種忠顯的大部隊趕來會合。
雖然赤松軍對京都的突襲以失敗告終,卻已經使得掌握幕府實權的前任執權北條高時驚恐萬狀。這時圍攻千早城的部隊還未撤回,六波羅極為空虛,於是高時急命名越高家與足利高氏各率七千六百人和三千人西征,進攻船上山。足利高氏此時患病未愈,正請假在家中休養,突然一道接一道的命令傳來,被逼無奈,不得不帶病和弟弟足利直義,以及細川、今川、吉良等同族將領,於三月二十七日踏上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