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頁)
聯盟,四個人屬於共產黨,兩個人是社會主義黨人,四個人是農民聯盟盟員,最後剩下的兩個人是無黨派人士。這些人中以共產黨的力量最強,因為在整個戰爭期間,只有共產黨在城鄉儲存了基層力量和基層組織。它曾經與人民同甘苦、共患難,因此與人民的聯絡最為緊密。而它的領導人是舉世聞名的,該人就是格奧爾基·季米特洛夫。
格奧爾基·季米特洛夫在1882年出生在拉多米爾縣,後來舉家遷到索非亞郊區。父親是一個馬其頓的個體手工業者,後來進入了工廠做了工人。他本身就出身於保加利亞工人階級,因此也一直忠於保加利亞工人階級。他的家庭也是在工會的運動中成長起來的,具有光榮的歷史傳統。他的幾個哥哥分別都是保加利亞的工人先進生產者和積極革命者。格奧爾基本人則是12歲就進入了索非亞的一家印刷廠當學徒。在這裡他接觸了工人社會*黨人,學習了*和恩格斯的著作的小冊子;建立了保加利亞的第一個工人圖書館;18歲便成為了《印刷學徒工》雜誌的書記。1902年春季,季米特洛夫進入了保加利亞工人社會*黨。馬上他便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工人運動中,維護工人們的根本利益,他在黨內積極支援布拉戈耶夫。在社會*黨分裂後他是“緊密”社會主義者索非亞組織的書記,這個政黨後來成為保加利亞共產黨。1904年8月23日季米特洛夫被選為索非亞地方工人理事會書記,此後,他經常在工人中活動。1905年8月季米特洛夫被索非亞黨組織選為書記和全國工會同盟中央理事會的領導人。他與其他領導人一起領導了著名的1906年6月18日爆發的、持續了一個多月的佩爾尼克礦工大*。之後在1908年、1909年和1913年他又分別領導了斯利文紡織工人*、科斯特內茨火柴工人*、普爾德卡爾尼察礦工*和普羅夫迪夫菸草工人*。在1911年巴爾幹戰爭時期,他明確的指出了:“資產階級正在推行民族主義和沙文主義的政策,把我們拖進戰爭。工人階級必須團結起來,加強自己的隊伍,以便保持巴爾幹的和平。”1913年他被選為社會黨議員,第一次進入國民議會就當選為社會黨議員團書記。為了不至於為該稱號抹黑,季米特洛夫就一直為反對戰爭而戰鬥,不幸的是他也因為這個罪名被關進監獄一年半之久。1920年初,季米特洛夫運輸工人大*,這場幾乎波及到全國鐵路、郵電和碼頭的大*共進行了55天,取得了全社會的相應。之後,他便與巴希爾·科拉羅夫一起受黨的派遣去參加共產國際的第二次代表大會。1923年季米特洛夫和科拉羅夫、蓋洛夫一起領導了著名的1923年9月起義,這次起義時針對糜科夫政府的大起義,可惜的是隻有一個星期就被壓了下去,季米特洛夫也因為受到牽連只能逃亡國外。
1924年,季米特洛夫被指派為共產國際執委會駐奧地利共產黨的代表。馬上次年他又被選舉為共產國際執委會候補委員。後從1927年起,季米特洛夫一直在保共中央工作,負責保共中央書記處和巴爾幹共產主義聯盟以及黨的理論刊物《共產主義旗幟報》的工作。1929…1933年他更是不顧個人安危,專門在柏林從事反戰和反法西斯的鬥爭,並強調建立統一戰線。1933年2月26日,德國國會大廈被燒,納粹黨徒為了在競選中獲勝,捏造這是德國共產黨所為,硬是把各種反法西斯力量都宣佈為非法。首先德國共產黨領導人恩斯特·臺爾曼被捕,之後季米特洛夫也受到了牽連,一起被關進監獄。但由於證據不足,同年12月23日他又被宣判為無罪。1934年2月,季米特洛夫被蘇聯授予蘇聯公民的稱號並前往莫斯科。之後,在1935年季米特洛夫又當選為共產國際總書記。1945年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授予他“列寧勳章”。
一直到1945年11月5日,季米特洛夫才衝破阻力回到祖國。他在回國之前說:“自從我離開保加利亞以來,二十二年已經過去了。在這整個期間,不管我在哪裡,也不管我做什麼,我一時一刻也沒有忘記保加利亞,也沒有停止為保加利亞人民,為他們的未來、幸福和繁榮而鬥爭。我想你們是不會懷疑我這番話的。”
實際上在1944年祖國陣線聯盟掌權以後,並不是所有的政府官員都支援或相信其正在實行的政策的正確性。有些人認為當他們把保加利亞沙皇打倒後,其實並不是純粹的社會主義改革,而只是把政權從社會上一部分人手中完全轉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而已。比如我們前面所說的蓋奧爾基·梅·迪米託洛夫就屬於這樣的人。因為他對祖國陣線聯盟的“顛覆性”對抗,所以一直遭受到幾乎所有人的非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