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第2/4 頁)
明朝中葉之後,由於江南的讀書人確實水準高於其他地區,朝廷的格局就逐漸失衡了。從任人唯賢的角度來說,江南的讀書人委屈是可以理解的,雲貴川的貨色,在江南地區連個秀才都考不上,和自己一樣是進士,都夠可以的了,然後我們做官的起點再一樣,這還有公平可言麼?自然在尚書和輔臣上面佔據上風。讓科舉制度是維護國家穩定的地方分權的制度逐漸失效了。
這還不是更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儒家認為照顧老鄉是人之常情,江南的進士,舉人託庇親戚朋友財產,坑老鄉也不好意思,於是只好利用自己在朝廷的影響力要求物產豐富的江南和小冰河期災害頻發的北方一個稅率……。
其實中國一直是這個樣子,讀書當官能不能發財呢?能,但不是一定能。畢竟只憑借自己有個秀才頭銜,作為破靴黨掙得萬貫家財的不少,但是窮京官窮的和叫花子一樣的也不少。說穿了就是讀書人是有特權的,但是特權你會不會用,是另外一回事,遠遠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樣,有特權就等於發財。沒錯,但是特權多大就等於發多大財就是另外一回事——畢竟權利也是資本,儘管是灰色資本乃至黑色資本,可是會經營和不會經營,收益那就是天差地別。
“既然如此,那麼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是既有真的,又有假的,那麼他是真的還是假的呢?”劉白羽質問道。
“這……從大多數讀書人來說,還真是假的——不過這也是因為他們努力的還不夠,而且對於不是豪門的讀書人來說,科舉還真是唯一機會,所以又是真的???”張溥初步掌握了分析事情的方法,不過還是有點頭暈。
“哼,你不是已經說了麼?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對於大多數讀書人來說是假的沒錯,對於從科舉上升的不是豪門的讀書人來說是真的也沒錯。這說明了一句話的真假,和物件有關!”
“一條小溪,高大的老牛輕鬆過去,矮小的松樹只能淹死,小馬則是勉強過去,這個道理你不懂麼?”
劉白羽見到張溥還不清楚,說出了後世著名的小馬過河的例子。
“學生才疏學淺,還請老師教我!”張溥算是徹底服了,人家劉白羽不但學問是學富五車,為人處世也不是自己這個自以為長袖善舞的人比得了的。
“還不明白麼?就像這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一樣,想讓不是豪門的讀書人都以為是真的,那就不要和他算數學,告訴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對大多數不是豪門的讀書人來說其實就是一個畫餅,而是要說出另外一個真話——之所以你你沒做的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也是你自己努力不夠的原因!”
“但是老師,你也算過了,比例在那裡放著,就算是全體不是豪門的讀書人來說都刻苦攻讀,對大多數讀書人來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是依然是畫餅,是假的啊!”
“那就說明失敗者努力不夠唄,我就不相信了,大多數讀書人和少數成功者一樣努力。這句話也是真的不是?”劉白羽冷笑道。其實世界上的事就是這樣,只要不用數學實際去定量,定性,就會陷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怪圈,這就是了解實際要用理科思維的地方。
“但是老師,你也算過了,比例在那裡放著,假如有人算出來,又如何?畢竟還真有天賦有限,即使刻苦努力也不能進學的啊。”張溥問道。
“絕大多數人不會覺得自己天賦比少數天才差許多,就算是有人想明白了這點,也必然是清醒的少數人,對於清醒的少數人,就讓不清醒的多數人對付好了,最好是先把天賦有限,即使刻苦努力也不能進學的說成是傻子,然後說清醒的少數人是侮辱大家,把大家當傻子——記住,只要迴避定量,定性的思維,只要你說真話,說一部分真話,不說全部真話就可以了,人這東西,多了就會盲從,這就是所謂的話術。”
384話術下
“最低階的欺騙就全是假話,結果為了圓謊撒謊的越來越多,最後自相矛盾,不攻自破。高明一點的,七分真,三分甲,關鍵處才是假的,不過遇上聰明人也是支援不了多久。再高明一點的,說的全是真話,不過不利於自己的真話不說,只說對自己有力的。最高明的,不過不利於自己的真話也說,不虛美,不隱惡,利用絕大多數人的思維習慣,自己欺騙自己……”劉白羽把後世的營銷手段和心理學拿了出來。
“老師你這麼說,這教化如果不做到十全十美,教出大聖大賢,豈不都是愚民了?”張溥覺得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