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產生的負面影響限制在一定範圍,不至擴大到其他層面。越能夠把握逆境的影響範圍,就越可以把挫折視為特定事件,越覺得自己有能力處理,不致驚惶失措。
“E”(持續時間):逆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既有影響範圍問題,又有影響時間問題。逆境將持續多久?造成逆境的起因因素將持續多久?而逆商低的人,則往往會認為逆境將長時間持續,事實便會如他們所想。
第二節
逆境大學美國優秀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中湯姆叔叔的原型喬·塞·亨森原是一名黑奴,他在歷盡曲折道路、戰勝重重逆境而獲得人生自由和經營上的成功後,坎特博雷主教問他:“先生,你是從什麼大學畢業的?”亨森回答道:“逆境大學”。
“逆境大學”,多麼鏗鏘有力的回答,多麼意味深長的話語,這就是一個強者的聲音。他將挫折當成人生最好的教材,不斷地去抒寫。
一項關於“面對人生前程”的調查顯示:人們一致認為未來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生活的壓力也將越來越大。這種挑戰與壓力會使我們隨時隨地遭遇逆境。
如果種種逆境是無法迴避的,那麼我們又將如何面對呢?是沮喪、灰心、憤怒、絕望,還是消極地悲嘆命運的不公?所有這些都無濟於事。只有認真、辯證地對待逆境,逆境才會消失,才會變成一條崎嶇的小路將我們引向成功的殿堂。
因為逆境也有積極的功能:首先,只有在逆境中人們才能學會如何思考只有在逆境中,在遭受失敗和挫折後,才能真正發現自己的不足。這些思考和經驗都能為前進打下堅實的基礎。古往今來,經過失敗、努力、再失敗、再努力,不斷在逆境中總結經驗教訓,最後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
為了發明電燈,愛迪生曾經失敗了17000次,終於獲得了成功。正是他把每一次失敗都當成一次學習的機會,才使我們擁有了今天的光明。
第一章 逆商——使我們成為一個立體的人(2)
其次,當挫折發生的時候,它能給予我們警告,提醒我們加倍小心逆境,是一座警鐘,它警告人們,之所以遭遇逆境,肯定是在某方面出了問題。或者觀念不對、態度不對、立場不對、方式不對、方法不對、計劃不對;或者客觀條件不成熟,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或者主觀與客觀不一致,主觀願望違背了客觀規律等等。逆境有人為原因,也有自然因素,所以面對逆境時,不能怨天尤人、消極等待,而是要積極的反思、客觀地尋找病症。
最後,逆境也給我們警示人生有喜有悲,有順勢必有逆勢,凡順勢不要驕傲,盲目樂觀,而應該未雨綢繆。
懂得了這些道理,逆境才能發揮其積極的功能,才能進一步激起人們的鬥志和求勝的慾望。具有這種心態的人,逆境猶如興奮劑,激勵著人們煥發青春、鬥志、熱情和潛能,向著希望的頂點不懈地攀登。
第三節
做一個在逆境中成長的立體的人任何人並非只有智商一個平面,而是包括個人理財的商數,即財商;個人的道德品質商數,即德商;個人在逆境中成長的商數,即逆商,等等商數。因此,任何人都應做一個立體的人。
面對逆境,如果選擇了放棄,也就是選擇了失敗。在人生的旅途中,一些人雖然也曾經努力過,但收效甚微。這是因為在前進的旅途中遭遇了困難,漫長的,看起來毫無結果的征途使他們厭倦了,於是,他們就會停下來,尋找一個避風的港灣,在那兒躲避風浪。
沒有什麼比半途而廢的放棄和喪失希望對未來威脅更大的了,放棄和喪失希望不僅不能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而且還會讓我們在未來陷入更大的困境之中。
美國的《成功》雜誌每年都會報道當年最偉大的東山再起者和創業者,他們的傳奇經歷中有一個相同的部分,那就是他們在遇到強大的困難和逆境時始終保持樂觀的態度,從不輕言放棄。
同樣,有人在對上千個保險公司,為數眾多的代理人進行長達五年的研究中發現,對待逆境的態度,在許多方面決定了一個保險代理人是否能夠成功。樂觀的銷售人員賣出的保險單要比悲觀的銷售人員多88%——儘管他們的才華差不多。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許多人缺乏正確面對逆境的態度。他們遇難而退,他們拒絕一切機會,他們忽略、掩蓋甚至放棄人類內在的追求進步的本能要求,以及生活給予的許多東西。生命蘊藏著巨大的潛能,在逆境中憤然崛起也是其中一項。不能面對逆境的人就是忽視了生命中這種潛能的人,是在有意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