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陳大為
逆商——我不信,這個世界沒有我的位置
本書以保羅·史託茲教授的權威理論觀點為基礎,綜合了亨利·威爾遜、威廉·科貝特、弗蘭克·卡納利、班納德等眾多國外在逆境中成長起來的成功人士的成長經驗,同時,作者親自走訪了一大批國內由逆境中走向人生輝煌的成功者,記述他們逐步獲取成功的艱辛歷程。是一本教會人們如何在逆境中調適自我、走向成功的手冊,它告訴我們,成功並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第一部分
渴望成功是我們每個人的夢想,然而成功並非易事。正如本書作者告訴我們的那樣,人在自己的生命歷程中,不可能永遠都是一帆風順的。人生要麼先苦後甜,要麼先甜後苦。總之,人在一生當中總會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挫折、風險……
前 言
英國首相邱吉爾不僅是一名傑出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著名的演說家,十分推崇面對逆境堅持不懈的精神。他生命中的最後一次演講是在一所大學的結業典禮上進行的,演講的全過程大概持續了20分鐘,但是在那20分鐘內,他只講了兩句話,而且都是相同的:堅持到底,永不放棄!堅持到底,永不放棄!
這場演講是成功學演講史上的經典之作。邱吉爾用他一生的成功經驗告訴人們:成功根本沒有什麼秘訣可言,如果真是有的話,就是兩個:第一個就是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第二個就是當你想放棄的時候,回過頭來看看第一個秘訣:堅持到底,永不放棄。
敏銳的觀察力、果斷的行動力和堅持的毅力是成功的必備要素。你可能有敏銳的目光去發現了機遇,同時也能用果斷的行動去抓住機遇,但是最後還需要用你堅持的毅力才能把機遇變成真正的成功。
人生有兩杯必喝之水,一杯是苦水,一杯是甜水,沒有人能迴避得了。區別不過是不同的人喝甜水和喝苦水的順序不同,成功者往往先喝苦水,再喝甜水,而一般人都是先喝甜水,再喝苦水。在成功的過程中,持之以恆非常重要,面對挫折時,要告訴自己:堅持,再來一次。因為這一次失敗已經過去,下次才是成功的開始。人生的過程都是一樣的,跌倒了,爬起來。只是成功者跌倒的次數比爬起來的次數要少一次,平庸者跌倒的次數比爬起來的次數多了一次而已。最後一次爬起來的人稱之為成功者,最後一次爬不起來或者不願爬起來,喪失堅持的毅力的人就叫失敗者。
缺乏恆心是大多數人最後失敗的根源,一切領域中的重大成就無不與堅韌的品質有關。成功更多依賴的是一個人在逆境中的恆心與忍耐力,而不是天賦與才華。布林沃說:“恆心與忍耐力是征服者的靈魂,它是人類反抗命運、個人反抗世界、靈魂反抗物質的最有力支援。”
序 言
渴望成功是我們每個人的夢想,然而成功並非易事。正如本書作者告訴我們的那樣,人在自己的生命歷程中,不可能永遠都是一帆風順的。人生要麼先苦後甜,要麼先甜後苦。總之,人在一生當中總會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挫折、風險……而如何正確地認識這種逆境,在逆境中積極地尋求自我發展的基點,以契而不捨的精神和健康、平穩的心態以及行之有效的行動策略來應對這些逆境則是本書要告訴我們的主題。
“逆商”對許多人來說也許是一個陌生的名詞,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著“逆商”的考驗。“逆商”(AQ)其實指的就是人們在面對逆境或挫折時產生的不同反應以及由此帶來不同的應對逆境的能力。在瞬息萬變、險象環生的多元化時代,人們隨時隨地都會陷入逆境,因此,學會應付逆境的能力是時代變遷的需要,它成為人們獲取成功的先決條件和重要資源。而這種體現人的生命力量和生命價值的能力本身更值得我們去玩味和探究。本書出版的一個重要意義正在於此,它探討的主題與中國急劇變遷的時代背景非常契合,為生活在轉型社會中渴望成功的一代人提供了正確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發揮自身潛能的一種有效方法;為那些還陷在逆境中、迫切需要走出逆境的讀者提供了有益的、也將是卓有成效的幫助。
全書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以國外眾多在逆境中成長起來的成功人士的成長經驗為例,記述了他們如何化失敗為成功的艱苦過程,分析他們成功的要素,重在面對逆境時表現出的良好心態,並總結出高逆商者的人格特點。後半部分以國內一批由逆境中走向人生輝煌的成功者為例,真實詳細地記錄了他們逐步獲取成功的艱辛歷程。這部分內容彙集了作者的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