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化公司、廣告媒體等文化領域,大家都去搶佔的市場往往阻力會大一些。於是,李嚴決定主攻保險公司。
李嚴開始對長安街上的人壽保險公司進行了為時一週的暗訪調查,發現保險公司不僅對印刷品的需求很大,而且人員流動率也很高,高流動率勢必意味著商機更廣泛的傳播。於是,他開始了行銷的第一步——成為保險公司的客戶!
李嚴這樣做同事們都不理解,只有老闆大為贊同。
首先他從網上找到了位於長安街的北京市太平洋保險公司總部,進而瞭解到其總部名為太平洋保險大廈,內部員工為200多人,下屬的北京分公司以及北京市周邊的太平洋保險公司達數十家。於是,李嚴將它坐為了自己的第一個營銷目標。
保險公司的人員與其它公司的人相比,態度誠懇熱情,尤其他又是善於主動與別人交流的人,便主動向他們問起保險的事。公司的員工都很願意幫助他,坐下來與李嚴慢慢聊保險的各項事宜。聊著聊著,李嚴就很自然地向他們問到各自的興趣愛好、姓名、年齡、生日等等。也會很自然的向他們做自我介紹,這樣一來,彼此交換名片成為了朋友。
這個部門出來,李嚴又會走到另外一個部門,同樣地向他們諮詢相關知識。透過有效交流、溝通,使大家成為朋友。就這樣,有時兩天去一次,有時三天去一次,一個月下來保險公司上上下下所有的人幾乎沒有不認識的,也幾乎沒有不認識他的人,而且一見面李嚴便會熱情地打招乎。李嚴經常準備各種小笑話,各種小新聞使他們的工作更加開心,因為李嚴對他們的坦誠是無話不談的,所以他們對李嚴不僅不反感,還把他當成好友,幾乎無話不談。
一回到家,李嚴都會將保險公司新進入的成員列入自己的計劃單,從姓名、年齡、興趣、愛好等等列出詳細的表格。等到了某一個員工生日的時候他都會建議總經理僅僅花十幾塊錢買一個可愛精美的禮品送給這個人,給他一個驚喜,這樣一來彼此之間的感情就更加親密。
一次,李嚴又去保險公司與大家交流,辦公室竟空無一人,原來大家都在會議室開會,於是便坐下來靜靜地等。正在這時進來了幾位老人,他們是來給自己的孫子孫女辦保險的,一看屋裡沒有別人便向李嚴諮詢。他靈機一動臨時把自己當成了保險推銷員,把自己這段時間所知道的保險知識一五一十地向他們做了詳細的介紹,沒想到無形中卻為他的保險公司的朋友們拉下了一張大單。
就這樣,只要大家有什麼需要,李嚴只要能夠幫忙就會全力以赴。例如,為別人買些日用品,他們的孩子放學替他們去接一接孩子,甚至幫他們參謀如何為女朋友、男朋友買禮品……前兩個月李嚴在公司的業績僅僅靠老客戶勉強維持,每個月就拿一千五六百元,但是從第三個月開始,便慢慢向保險公司的朋友們談他的印刷業務,沒有想到他們連價錢也不問,總部和分部的印刷業務全部交給了李嚴。有些部門的主管甚至對他說:“小李呀,你飄在北京也不容易,價錢可以適當再往上漲一漲。”
“聽了這些話我很感動。我的業績也由最初的基本工資1000元漲到三個月後的2000元,還不算業務提成。從第四個月開始,我每個月拿到的報酬都超過了5000元。半年後,公司市場部所有的人便都對我刮目相看了。”這時總經理把他從普通的市場部職員提升到市場部總監的位置上,隨著公司的壯大發展,還為他個人配了一輛車,租了一間舒適的房子。經過半年的努力,李嚴的生活有了徹底的改觀。
有了屬於自己的空間之後,李嚴開始想如何發揮這部車應有的經濟效益,有客戶打電話,不僅能夠保證在第一時間出現,而且對於保險公司和其它客戶中各部門主管的親戚朋友來北京,他都會把這部車充分利用起來。記得一次總經理打電話給他:“小李,你現在做什麼?”他不假思索地說:“我現在正在趕往飛機場去接保險公司某部門經理的朋友,而後我這兩三天的任務是為他的朋友當導遊,陪他去購物遊玩。”總經理聽完他的彙報後立刻大加讚賞:“好,這就是你的工作。這兩天一定要做好。”
一年後,李嚴的月工資己經有5000元,加上業務提成月平均近萬元。從市場部職員上升為市場部總監,辦工時間完全由個人支配。一次,與朋友一同聚餐聊天,剛一吃過飯幾個人就嚷嚷要去髮廊理理髮。
進了髮廊朋友開始閒聊:“這年頭,可以不在飯店裡吃飯,可以不到食雜店裡去買食品,可以不到商店裡去買東西,但是理髮的事還確確實實離不開發廊,全國人民十三億,每人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