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這些錢要怎麼用吧。讓它們不斷地在賬簿上打轉,倒不如趁著春光,好好地打一場高爾夫球。
虹橋書吧。
第14節:引子二(1)
引子
籃球飛人邁克爾·喬丹曾替NIKE做過這樣一個廣告,在廣告中,他總結回顧了自己光彩絢麗的運動生涯。片尾的一句話,頗令人深思:“把每一場球,都當做最後一場球來打。”那我們呢?要憑藉怎樣的力量和心情來面對未來呢?
第一, 自我盤點。
生命就像是三張財務管理報表,有損有益,有資產有負債。仔細盤點一下,可以擁有的實在不多。可是相對的,生活所需要的,也並不多。找一張紙,把實際需要的都寫下來;然後清點你所有的,按80/20法則進行歸類,那麼就很容易看得出來,哪些才是最核心的需求。
第二, 面對需求。
人的四大需求是:關聯需求,人和人必須接觸;歸屬需求,人必須依附團體;親和需求,害怕時需要別人;接觸需求,人需要經常與其他人接觸,就算最基本的接觸也好。明白了這些需求,就知道我們為什麼有時候會感到害怕。害怕的時候要去找什麼?找的就是其他的人或團體的慰藉。找到他們做什麼?當然是幫助你驅除心裡害怕的事情。哪些人能提供幫助?當然是四周的朋友,如果他們是顧問、醫生、心理治療師,當然就更有幫助。
第三, 捨棄瑣碎。
除去核心需求,剩下的80%,就是瑣碎。用白話說,瑣碎是雜物和雜念。重新整理四周的環境,無論是工作或家庭場所,看看哪些東西多餘可以捐送,哪些可能買來至今沒用過,哪些可以找出再利用。清理不是一件簡單無意義的工作,而是一件回顧和檢討性的工作。有了多餘的空間,就有多餘的資源可以利用。雜念的剔除,需要淨心修煉,可以利用各種方式,如運動、自省、自修等。
第四, 跟上時代。
時代是什麼,並不難知道。活在這個時代,卻跟不上時代進步的大有人在。東方人比較崇尚中庸之道,強調“過猶不及”,認為保持中庸是最好的。但“前進”“後退”不是選擇題,而是判斷題。競爭在危機時才最現實。被淘汰的人,就是沒有競爭力的落伍者。安逸舒適就是落伍,能保持不落伍極為困難,完全依靠個人的艱苦學習。基層主管的時間管理
上班族在工作了兩三年之後,可能會由一個基層人員升遷為基層主管,這時候很明顯地,就會感覺到時間愈來愈不夠用。
原因之一是,你必須管人,這需要花掉很多時間來溝通,不再是單兵作業;之二是,你要參加很多日常性會議,這些非自主事件又佔據你許多時間,使你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慨。
基本上,這就需要使用所謂的“第二代時間管理”。第一代時間管理,就是忙的時候怕忘記一些瑣事,急忙用紙片記錄下來,有空就去做,可以說是“備忘錄時代”的時間管理,也就是基層人員的時間管理。當了基層主管後,就會使用第二代時間管理方法,即“日曆簿時代”的時間管理。
“日曆簿時代”的時間管理,顧名思義就是要將時間安排好,用日曆簿記錄下來。有許多傳授時間管理的課程,都會給學員發一本特別精緻的時間管理簿,就是給基層主管排定時間表用的。這種日曆簿,正式名稱應該叫做“約會記事簿”,裡面已經印好每天早、午、晚的時段,以便使用者可以直接填寫當天的所有工作,每個時段空格很大,使用者可以同時填入該時段工作的成果或心得。
許多人認為自己把時間安排得很恰當,卻忙得團團轉,那是因為彈性時間留得太少,每個約會之間沒有足夠的空隙,所以沒有轉圜的餘地。這種基層主管每天像是救火隊員,焦頭爛額地忙於應付各種事情,好像很敬業,卻無法得到進一步升遷的機會。
基層主管所面臨的課題,大體上有兩個:第一,學習待人,也就是溝通;第二,學習聆聽,也就是了解問題。基層主管在現代管理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因為他要面對基層同仁及一般客戶,需要快速找尋及反映第一線的需要。由於這些事情24小時都存在,無形中也使他必須隨時枕戈待旦。基層主管的時間管理,因此要涵蓋下列幾個要點:
第一,耐心聆聽基層同仁的聲音,找出問題的根源。
“聆聽”是一門藝術。只有“聽”才能找出問題的根源,問題通常埋在事實以下,不會自己暴露出來。不斷地聽,不斷地問,才能水落石出,找到問題真正的關鍵所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