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試圖用陳舊的官場型或者江湖型的忠誠,來代替現代企業文化所需要的、“契約精神”下的忠誠,從而掩飾敬業精神和業務才能上的欠缺……這些都是需要剝繭抽絲,撥雲去霧,一一理清,一一正本溯源的。 第1條 千萬不要認為老闆容易 衣著拘謹,居無定所,餐無定時,酒精考驗,上上下下,裡裡外外,前方後院……一睜眼就欠人錢,用自己的骨頭,為社會“熬油”,老闆也真夠“瀟灑”的。� 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都對老闆採取了否定的態度,特別是在極“左”思潮的影響下,也由於事實上不可避免的不平等現象,老闆是剝削者的觀念根深蒂固,導致中國文化中仇富心態嚴重,很多人認為老闆錢來得太容易,甚至來得不乾淨,“吃大戶”的動機理直氣壯,吃大戶的現象普遍存在。 其實,老闆哪裡有那麼瀟灑?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就拿中國現在這一批老闆來說,在其創業初期不但要承受巨大的政治風險和經營風險,還要忍受人們觀念上的歧視。近20年來,私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邊緣產業到主流產業,對於中國國民經濟的貢獻率越來越大,老闆們的社會地位也越來越高,現在的老闆才恢復了他們的本來面目,他們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他們是社會價值的承載者和引領者。做老闆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人生理想。 但依然有一些人老是覺得老闆的錢來得太容易,老闆在剝削自己,對老闆採取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做法,連周北方、於志安、褚時健、禹作敏等等這些高階打工者都靠不住,更不要說普通職員了。超市保安監守自盜,採購員與同夥裡應外合轉移資金,業務員吃回扣,銷售員侵吞貨款……諸如此類的事情數不勝數,好像老闆天生就欠員工似的。沒錯,老闆就是欠員工的。不但欠員工的,還欠房東的,欠稅務局的,欠電力局的,欠自來水公司的,欠所有雜七雜八的開支……只要開門做生意,每天一睜眼就欠人錢。為了生意,老闆們衣著拘謹,居無定所,餐無定時,酒精考驗,上上下下,裡裡外外,前方後院,忙得跟個苦行僧似的,哪兒像員工無事一身輕。 可就這樣,員工還得像“老爺”一樣,老闆反而成了“長工”。因為老闆們“開弓沒有回頭箭”,辛辛苦苦創辦了企業,嘔心瀝血地經營著這“一畝三分地”,他們對企業的忠誠是員工所不能比擬的,他們每天要絞盡腦汁使企業盈利,想辦法給員工發薪水、漲工資,還得花錢培訓員工。大老闆如比爾·蓋茨給國家創了多少稅收、解決了多少員工就業不說,還得每年捐助社會公益事業,據統計,僅這項開支就佔蓋茨總資產的一半——200多億美元;小老闆呢,看看現在企業關門的速度就知道,有2/3以上的小老闆賺的錢不見得比一個員工多,老闆們容易嗎? 再看看員工呢,動不動就“炒”老闆。心氣兒不順了就辭職,在老闆這兒學到知識,長了本事,拿到資源就逼老闆加薪,整天想的是如何才能幹活少,拿錢多;不幹活,也拿錢。幹多少都嫌多,拿多少都嫌少;吃著盆裡的,望著鍋裡的;這山望著那山高;有人多出一點銀子就翻臉不認人……這還是輕的,碰到那野蠻點兒的,達不到目的就拿著菜刀、綁著炸藥去老闆家“耍橫”,看公司要倒閉就打、砸、搶,趁火打劫的也不在少數,一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的流氓無產者嘴臉。 如果說這樣的員工畢竟是少數,代表不了每天勤勤懇懇勞作的“工蜂”們,也行,可那些造假藥、弄“黑心棉”、撈“地溝油”的“黑心老闆”也是少數。作奸犯科的老闆和員工不應是我們討論的物件。雖然在市場經濟初期,一些人靠鑽法律的空子和不可告人的“黑箱操作”完成了原始積累,但隨著法律的逐步健全和全球商業規則的接軌,那種一夜暴富、投機取巧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另外,也不要把老闆和員工作為兩大階級對立起來。“老闆剝削員工〃的思想肯定是錯誤的,當然,“老闆養活員工〃的觀念也是不對的,這些觀念都是造成老闆與員工之間產生矛盾的主要因素。其實,每一個企業的老闆都離不開員工,員工也離不開老闆,這是相輔相成的,要彼此信任才互相靠得住,否則自己都不想多付出,都想靠對方,又怎麼靠得住呢?作為社會學意義上的員工與老闆,誰離開誰都不能單獨成立。 老闆和員工不過是兩種社會角色,有不同的社會分工而已,而且這種角色和分工是自願選擇的。看看那些富豪們的履歷就知道,沒有幾個是一生下來就註定會當老闆的,他們也是從員工走過來的。當不當老闆,能不能當老闆,是性格、志向、理想、興趣、勇氣、機會等很多因素使然,有的人想當總統,有的人想當喬丹,有的人想當李素麗,當好了都成,社會都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