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的嗎?只是,我總覺得有矇騙歷史和剽竊他人果實的嫌疑。抗戰爆發70年,林林總總的文學作品能淹沒一座城市,該出名的早出名了,我這時來湊什麼熱鬧呢?而為了拜訪女八路軍們,我已經提前花去了數年的工資,誰知是不是血本無還?如果僅僅為了好玩,誰又願意一味地沉浸在往事的悲傷裡?
諸多原因都不是,究竟為了什麼?
也許是想透過這件事尋找被社會遺忘的一種高貴。它的存在曾經讓我們這個民族凝聚過,沸騰過,真誠過,血氣方剛過,愛過恨過哭過笑過,痛苦過也幸福過,讓漫無方向的人民有了支撐,有了目標,有了激情,有了自尊和自豪。我當然不是說,現在這個社會沒有高貴,而是覺得物質至上的今天,我們在精神上卻越來越困惑。
悲哀之情和嚮往之情於我交替產生。我為我所處的時代缺少一種高貴的精神而悲哀。於是,我踏上尋找之路,尤如踏上西天取經之途。問題是,找到真經之後又怎樣呢?
我想,像我一樣困惑卻又拋開困惑而不顧,一心要到西天取經的大有人在。比如,四川的一名軍人以個人博物館的方式向後人展示抗戰歷史;一位作家數年都在做搶救民間藝術的行動;某個日本老鬼子,連續24年到中國謝罪;一位導演10年才拍完日軍對華婦女性暴力紀錄片……
良知沉睡到一定時候就要甦醒;混亂到一定程度就要秩序。這個時代的根本問題,還不在於貧富懸殊,而是缺少精神信仰的人越來越多,擁有高貴靈魂的人越來越少。這比什麼都可怕!
我只想透過做這件事,讓自己遠離內心的浮躁;讓我對所有形式的戰爭保持警惕;讓我儘可能地關注他人的生命;讓自己熱愛生活,建立信仰,從而充實地活著。
我所仰視的,就是我的目標。
我開始了尋找。每尋找到一位健在者,就增加了一分力量。我的內心開始強大,我不後悔所做的選擇。我給自己出的這個難題也許最終也未能解開,但是我敢說,我對中國的抗戰歷史開始有了認知,而這是一箇中國人,一名中國知識分子最基本的良知底線。一個連自己的民族歷史都夠不到的文字工作者,怎麼配寫書呢?
在這個吃快餐和網路化的年代,也許你不願意停下來看我寫的這群女八路軍的故事,畢竟她們所處的年代離我們太久遠,教科書裡又把她們神化而不是人性化,那種面目令我們厭倦;畢竟我們的生存競爭壓力太大,我們要拼命地掙錢,買車買房養家餬口渴望名利;畢竟我們生活在今天,過去的事情知道了又有什麼用?然而一切都不是理由,短短七十年的歷史,她們又能遠到哪裡去?
重要的是,一旦看她們一眼,頓然覺得你比她們少了點什麼。我告訴你,那就是我們怎樣偽裝都達不到的一種真誠!那就是我們用錢都買不來的一種高貴!那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缺少的一種血性!
總有一天,我要把這本書送給那些參與大青山作戰且健在的日本老兵。為了不再發生戰爭,為了避免新的另外一種形式的殘殺,我要讓參加大青山戰鬥的八路軍和日本兵,我要讓更多的日本人和中國人看到這群女八路軍不尋常的經歷。
每天都在奔波,每天都在聆聽驚心動魄的故事,我愛我一生中的這段歲月
在我看來,這群女八路軍既真實又精彩。她們每個人的姓名是真實的,經歷是真實的,對那個年代所產生過的影響是真實的。在我看來,她們每個人,無論犧牲的、被俘過的、倖存的;無論高階指揮員的夫人、中層幹部還是普通戰士;無論衛生員、演員還是政治宣傳員,她們都是了不起的英雄。她們以學生之身份,以豆蔻之年華,以生命為代價參與了那場轟轟烈烈的抗日救國運動。重要的是,那場戰爭對當今社會的影響至今並未結束,或者說那場戰爭從未結束。
。。
張西:寫在前面的話(3)
以二十幾位女八路軍的經歷串起來的故事,每個細節都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之上。當遠走的歷史真相越來越模糊,當這代人與那代人的斷裂越來越大時,我尋找到的這群倖存的女八路們顯得多麼稀有和珍貴。
尋訪剛開始的時候,沒想過會有這麼大的收穫。每天都在奔波,每天都在聆聽驚心動魄的故事,每天都熱血沸騰,每天都有新的感受和啟發,每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每天都被結結實實地充滿,每天都在期待無法預知的明天。我愛這個時期,我愛我一生中的這段歲月。
在我不長也不短的40年人生旅程裡,這一段風景絕妙。猶如到過想都不敢想的珠穆朗瑪峰。有了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