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第2/4 頁)
表演。不,應該是正式主持祭祀儀式。
香菸繚繞之中,三牲貢品一字排開,身著紫袍的陳涼手中高舉線香,他在祭壇前高聲宣讀祭文,說道:
“信男陳涼叩首,禮敬諸天神明。當今之世,天下大亂,吾生於微賤,起於草莽,只願匡扶正氣人心,還天下以太平安樂,此心此情天日可表……”
古語有云:國之大事,唯祀與戎。祭祀活動是凝聚士氣人心的重要手段,無論到了什麼時代,最高統治者出面主持祭祀活動,這都是萬年不變的老套戲碼。
興漢軍擊敗了當面的強敵吳軍,順勢席捲東南半壁已成定局,人們看著陳涼的眼神中又多了幾分熱切。許多下屬心中都在琢磨著何時該上勸進表,即使陳涼不願意更進一步,他也得考慮手下們的合理訴求,若是大佬的名份始終不升格,可叫底下的小弟如何獲得上升空間啊!懷著如此複雜的心情之下,興漢軍的骨幹們碎碎念地跪在陳涼身後,私底下表情則樂得跟狗熊偷吃了蜂蜜一般。
突然,祭壇下方圍觀的人群傳來一陣騷動,只聽得有人大聲喊道:
“啊!快看彩虹出來了。”
聞聲,在場的萬千軍民一齊轉向川流不息的江水方向,果然得見一道虹霓橫跨江水南北兩岸,那氣勢稱得上蔚為壯觀。與此同時,在空中七彩霞光的映襯下,江水中亮起一團白光,直如活物般逆水靠近江岸,緊接著一柄通體閃爍著銀光的長劍如游魚般從江水中騰起,像是被一雙無形的手託舉落在了祭壇之上。
一開始看到這道彩虹,陳涼便有預感,必定是林旭等地祇趁機替他造勢,此刻他還是止不住心潮澎湃。
面對著如斯神蹟,畢恭畢敬地三拜九叩之後,陳涼小心翼翼地起身上前,伸出了雙手握住這柄身世來歷可謂噱頭十足的長劍,當即仔細端詳起來。
劍鞘上鑲嵌的細碎綠松石共同組成了“百戰”二字,陳涼高舉起長劍,衝著祭壇下看得目瞪口呆的四方軍民朗聲說道:
“天佑我軍,大漢必勝!”
祭壇下的群眾和軍兵此時宛若如夢方醒,齊聲振臂高呼,聲浪直上九霄,大有令江水為之倒流之勢。
“萬勝——萬勝——萬勝——”
心情喜悅的日子總是過得飛快,在那場充滿了神話時代迷離氣息的祭祀活動,持續幾天的戰後休整結束後,興漢軍再也找不到頓足不前的理由。
哪怕入冬後的天氣轉冷,照樣擋不住人們火熱的一顆心,陳涼在下屬們催促下,號令十萬大軍繼續東進,直逼吳國的都城丹陽。反觀此時的吳國都城丹陽,城內早已是哀鴻一片。祝重發意外死亡引發了權力真空,在吳軍原有體系中找不到合適的接替者,即使退一步講,找出一個文臣武將們都能勉強接受的臨時領導者也沒有。擱在別的時間點上,興許還有野心勃勃的人打算一試身手,使出些檯面下的招數爭上位。
而今,嚴峻現實是興漢軍的艦隊到來只是個時間問題,誰來當這個頭,早已註定了是個短命的代理人。與其日後被眾人推出去頂缸,徒自擔了個要命的頭領名份,不如先低調一點,看能否找到其他機會,這就是重臣們心裡盤算的小九九。
“侯爺他已然去了,只剩下我們孤兒寡母,這可如何是好啊!”
在綾羅錦繡的華麗宮殿之內,嬌滴滴的姬妾們啼哭不止,容顏姣好的粉面已無顏色。在吳侯祝重發身後所留下的孩子當中,最年長的也才七歲,指望他們挑大樑是鐵定沒戲了。
望著這群嬌滴滴的江南佳人和蹣跚學步的孩童,祝重發正妻的臉上露出一絲悽然笑容,她似是自言自語地說道:
“寧為玉碎,不做瓦全。吳侯,臣妾追隨您來了。”
當興漢軍的舟師順流而下,遠遠地已經可以望見丹陽城垣。陡然之間,一團火光沖天而起,隨即火頭開始迅速擴散開來。隨著亂竄的火舌映紅了東方天際,灼熱的空氣在風勢鼓動下,猶如碩大無朋的鍊鐵爐,縱是一塊精鋼丟進去怕也化成汁水了。
見此情景,司徒雅下令艦隊在丹陽西面一處水淺的河灣下錨,自己換乘輕快小舟來到後續艦隊陳涼所乘的旗艦出水蛟,請示對策方針。
與陳涼一見面,司徒雅單刀直入地說道:
“啟稟大將軍,丹陽完了。”
聞聽此言,正為江東不知死了多少無辜百姓而懊惱不已的陳涼,沒好氣地瞥了司徒雅一眼。廢話,一把大火都燒成這副德行了,難不成丹陽城還有救嗎?
身在百里之外都能望見丹陽上空,漫射著大火妖豔紅光的雲層,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