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第2/4 頁)
食又算得了什麼。”
眼見實在拗不過林旭的過份熱情,寧採臣此刻也只好俯首認輸,點頭說道:
“既然林兄如此盛情邀約,那在下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所謂民族是一群具有相同生活習慣和近似價值觀念的人類,從某種角度而言,文化傳承是比血統更關鍵的因素。
在被遊牧民族生活習慣影響之前,華夏傳統飲食習慣跟被小資推崇的現代西餐一樣採取分餐制,無論一頓飯有多少種食物上桌,一律均分成若干份散給席間的每一個就餐者。
由於這種生活習慣,在歷史上還曾經鬧出過一場不大不小的血案。春秋時代的史學名著《左傳》記載了一則楚人獻黿的故事,據說楚國人獻了一頭大鱉給鄭靈公,公子宋被國君召見前往赴宴,滿心指望著品嚐這難得一見的珍饈佳餚,豈料因為他在席間與人交頭接耳,惹得鄭靈公心情不悅,在宴席開始後,端上來的羹湯分給眾人,唯獨沒有公子宋的一份。
希望落空的公子宋頓時火冒三丈,不顧社交禮儀,起身把手指在煮鱉的鼎裡面沾了一下放進口中,嚐到了大鱉的滋味他才拂袖離去。
見此情景,鄭靈公勃然大怒,下令殺掉公子宋,結果後者下手的速度比鄭靈公更快。於是乎,在春秋時代千奇百怪的弒君原因中,由此多了一個名詞“染指”。
在這塊片界,大秦帝國是直接承襲了上古三代的文化傳統,人們的生活習慣沒有像地球歷史上,經歷五胡亂華以後的中國那樣,風俗大範圍胡化,在社會上層依然嚴格遵循分餐制的儀禮。
話雖如此,生活在民間的一般庶民百姓是不太講究這些文縐縐的說道,分餐制的執行也要視具體情況而定。說到底,禮儀這種貴族化的玩意是需要得到有錢有閒了,然後才能有心情去擺弄的奢侈品,說白了,即是所謂的禮不下庶人。
寧採臣跟在林旭身後亦步亦趨地來到燕赤霞的房間,此刻桌子上一口正在翻花冒泡的怪異鍋子引起了寧採臣的好奇心。
左右打量過後,寧採臣嘖嘖稱奇,詢問說道:
“林兄,此是何物?”
“火鍋!”
在多數時候,林旭會盡量避免自己的生活習慣對這片天地造成影響,減少不必要的因果糾纏。
林旭行事如此謹小慎微,那是因為因果率是不考慮你的動機和初衷的。這就好比一個人發明了一種犀利無比的新式武器,那麼從今往後,不管這種武器造成任何惡劣後果,他都要為此而分擔一份責任,即是因果纏身。
如果有人說我發明一種新的醫療器械,可以拯救更多的生命,這應該是與眾生結下善因啊!
實在不好意思,刻板如電腦一樣的因果律,它是不會考慮你實施這種行為的動機和初衷如何。
不妨舉例來說,假設未成年的希。特勒不幸患了肺結核,他本該死在某家醫院裡,成為無數個少年夭折的兒童中的一員,但是由於你提前發明了青黴素之類的抗生素,結果挽救了他的生命。對不起,等到未來希。特勒所造成的數百萬規模的大屠殺發生時,這些人的死統統都與你有關。換言之,藥物的發明者與那些大屠殺的死者之間結下了因果。雖然發明人是無心之失,但也同樣逃不脫因果率的無形大網。
因果律堪稱嚴禁刻板,而又滴水不漏的典範,因果絕非單純的加減法,更不是什麼乘除法,而是無法用任何一種數學公式計算清楚的超複雜系統,牽一髮而動全身。
已知的唯一一種能有效避免麻煩上身的方式,那就是從開始便採取置身事外的消極態度,只有阻斷了因果中的因發生,才能避開因果中的果降臨。除此之外,無論你是出於善意還是惡意,一旦糾纏進去便生生世世因果牽纏不清,終將落個不得安生。因而,佛門大德說:眾生畏果,菩薩畏因。
三人分坐在桌旁,寧採臣仔細研究著桌上的這件新奇的灶具,撫掌讚歎說道:
“好生精巧玄妙的器物啊!”
一般火鍋都是紅銅或黃銅所制的,因為銅這種金屬的導熱效能比鐵要好,也沒那麼容易鏽蝕。
標準樣式的傳統火鍋內部中空,以便燒木炭加熱,底下用托盤盛水,避免餘燼引起火災。現在林旭拿出來的這個火鍋雖說做工極盡精良,同樣脫不開這些基本元素。這些在林旭眼中習以為常的結構細節,對於初次見到火鍋這個新鮮玩意的寧採臣和燕赤霞來說,自是前所未見的稀罕事物,引發了二人連聲讚歎稱絕。
不同於散佈那些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發明創新,往往潛伏著巨大風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