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頁)
有敗筆,因為每個人的生平都是白紙上的黑字,而不是隨時可以格式化的電腦。我們陪來賓回顧那一切敗筆,只是未必在節目中強調。
西諺有云:〃你應愛你扭曲了的鄰居,用你扭曲了的心。〃
扭曲是人生的本質,舒展是一個個光明的瞬間,這瞬間因交流而形成。
我們都是時代的兒女,國土的居民,小時候照相,我們都笑得不夠自然,長大了掙錢,我們都急著翻番。受訪者與觀眾,比傳說中要遠,又比想象中要近,近得多。
世界上有兩種藝術家,一種在自己的花園裡享有自己的游泳池,一種要在公共浴池裡排長隊。這兩種,我們節目裡都來過了。我們品味著他們的窮通滯達,慢慢知道所有人都是歲月的倖存者。
《泰坦尼克號》裡的樂師這樣向同伴致謝:〃很榮幸與諸位在今夜合奏。〃
我們也很榮幸,每一期節目首播的時候,我們節目組追隨著受訪者,進入千家萬戶的夜晚。
〃我回到屋裡去,燈光明亮/有同志又有歡笑/一個孤獨得不太長久的人/是絕頂聰明的人啊〃。這是羅勃·波爾的詩,這詩提醒著每個受訪者,孤獨是人生的權利,但不可貪溺盡享,有時候,還是應該走到人群之中,哪怕他們是陌生人。
因為,他們已經不將你視為陌生。
回顧節目播出的暮暮朝朝,一定還是會遺憾很多嘉賓沒有來得及納入我們的視野……
第十七章 操作者說(11)
陳丹青,王朔,徐克,杜琪峰,裴豔玲,張火丁,賴聲川,李立群,馬志明,麥家碧、謝立文,蔡康永,黃裳,任溶溶??
暫時只能這樣。
我們留住那些我們所能留住的,我們也將錯過那些我們將要錯過的,我們還將努力。
《藝術人生》,希望能記載力量,傳播光熱,但是,未必總能做得到。
但我們總可以記載一些高貴的徒勞,彌補一些深埋的遺憾,這,也就可以了。
在我們的節目裡,有張愛玲所說的〃中國的日夜〃。
一個時代做一個時代力所能及的事情吧,生在今世,已經足嘗悲歡,該記錄也能流傳下去的,一定是這些〃中國的日夜〃。
喜大狼話說《藝術人生》的3秒鐘生存戰略
《藝術人生》策劃 喜宏
《藝術人生》的製作團隊很注意研究每分鐘生存戰略,其中每分鐘的每3秒鐘構成了最小的戰略研究單位。
因為:每分鐘生存戰略是電視生存的戰略之道,觀眾每3秒鐘就會進行〃戰略轉移〃。
一個電視節目,欄目也罷,電視劇也罷,一開始開播的一瞬間,進入欄目的基本觀眾群內,一般不會超過10%,但是逐漸增長,形成第一收視高峰的時候,大概會在7分鐘到10分鐘之間。換句話說,80%、90%的觀眾是在隨機狀態進入電影片道,很偶然地進入電影片道的欄目。因此,在研究穩定拉動追看型觀眾的戰略問題之外,更需要研究怎樣在每分鐘留住隨機進入的觀眾。
電視觀眾隨機進入電視節目的時候,只有3秒鐘的停頓。有業界專家調查出來,說頻道跟遙控器的關係,只有3秒鐘的結緣,緣分長不長,要看3秒鐘之內的整合魅力能不能產生巨大的聚合作用。
(有心理學研究成果支援這個說法,比如在街市上,男女擦肩而過的回頭率問題,就含有3秒鐘心理底線)
電視觀眾在3秒鐘之內,基本上是直覺判斷,但是觀眾是最偉大的專家,看得多了,他能知道這是不是他所要看的節目。
3秒鐘之內,他要作出如下一系列判斷,一系列遞進的判斷:
首先,他看的是有關人物的,就是面孔的拉動力。可能要看兩個內容,一個是不是他喜愛的主持人,另外,有沒有他所熟悉的或者感興趣的嘉賓。
第二個元素是關於表情的,看看主持人、嘉賓以及現場的觀眾會不會形成一個有感染力的氛圍,而這個氛圍是由表情來傳達的。《藝術人生》經常切到觀眾,是因為電視機前的觀眾會不由自主地被現場觀眾的表情營造的熱烈氣氛帶進去。
還有一系列的歡樂節目,很多情況下觀眾是被歡樂的氣氛帶進去的。《同一首歌》的現場觀眾動輒數萬人就是這個道理(不僅僅是為了大氣)。
表情因素很重要。央視的《藝術人生》、《同一首歌》、《開心辭典》等,在觀眾群的參與、氛圍的營造方面,非常重視,捨得投入。
第三個元素,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