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第3/4 頁)
一。
廣寒笑道:“老鬼,依你之見,留仙這答案可能考得上城隍?”
汪城隍甕聲道:“主考的是判官,我怎知道。”神色卻懨懨了下去,心裡亮堂堂的,陳劍臣有書生意氣,根本做不來城隍。
陳劍臣問:“到底是怎麼回事?”覺得廣寒和汪城隍都是神神化化的,幾乎把他繞糊塗了。
廣寒笑道:“某城隍老爺近期信徒大減,收集不到足量的香火,故而要破罐子破摔了。要找個替罪羔羊,所以就把主意打到了你身上。”
陳劍臣訝然,心想:你讓我當我就當嗎?
━━對於當這城隍,他還真沒什麼興趣。
汪城隍一翻白眼:“牛鼻子莫要顛倒黑白,什麼叫替罪羊,多少人要打破頭搶著當城隍而不得呢。”
他這話倒是實話,在陰司中,城隍一職權勢不小,典型的肥差。真要他讓,說不定還會依依不捨。
陳劍臣沉聲道:“汪城隍,還是說正事吧。否則道長不走,小生也要告辭回去了。”
汪城隍一伸手:“正事就是請你們來幫忙呀。”
“幫你收香火?可我連香火是什麼都不大清楚呢。”
汪城隍道:“事已至此,我就坦白和你說吧……”當下一五一十將事情概要說了出來。
聽完,陳劍臣才明確到‘香火’這個名詞概念的真實涵義和作用。
所謂‘香火’,在陽間指的是百姓拜神所用之物,但在陰司,卻是一種無形的念力━━香火念力。
念,就是信念信仰的意思。
百姓們拜神,虔誠恭敬,無二心,許以願望,就會產生一種念力,被稱為‘香火念力’。掛香火之名,但不是說燒的真正的香火越多,念力就越強大,而是要拜神的人信念純潔乾淨,才能產生出來。
俗話說‘佛爭一炷香’,爭得就是信徒的意思。
這香火念力,在陰司中的重要性和意義,等同於陽間的靈氣。修者吞納靈氣以提高修為,陰魂們則要吸收念力才能升級。相比之下,就顯得陳劍臣的正氣獨闢蹊徑,需要斬邪而得益。
在天統王朝,陰司建立不知多少恆久歲月,日子一直過得很滋潤。事情發生的變化從釋家西來開始━━
無它,因為釋家修煉的法門,同樣要吸取香火念力,需要用念力來築金身。
如此,雙方便註定了要成為死仇。
由此延伸出來,天統王朝一向不待見釋家,其中或者有許多陰司的手腳干涉。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外來個搶飯碗的,誰願意?
說白了,這是資源之爭。
這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一直以陰司為勝利者,不料從去年開始,正明帝政令大變,大舉弘法,在十八州府都展開了盛大的弘法大會,請和尚唸經**,於短短時期內就獲得眾多信徒的支援。
在各地,各類供奉羅漢菩薩的廟宇如同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每天都有無數百姓前往跪拜,捐獻香火錢,以及,奉上香火念力。
相比之下,陰司這邊的勢力則節節敗退,就說江州城,自從那崇陽寺建立後,城隍廟的香火日見衰減,不見了四,五成。
如此情形,正應和了那句老話:‘外來的和尚好唸經’,而本地神祗不給力。
造成這般局面的原因很多,一方面陰司地方勢力的表現不盡如人意,那些土地山神之類,為了掠奪香火,往往使出許多卑鄙手段來,久而久之,便會失去民心,另一方面釋家經卷齊全,著說自成一家,理論水平非常高。講起經來,再用上雷音法術,簡直就是口綻蓮花,說得天花亂墜,頑石都會點頭,何況平民百姓?
昔日江州的弘法大會,陳劍臣沒有親身經歷,可聽王復說過,一場經念下來,那些百姓都是情緒高昂,大叫要皈依佛門的。
非常狂熱。
那時候好在王復聽了一場,覺得腦袋發疼,便再沒有參加,否則多參加兩場的話,只怕他也會度化過去了。
由此可見釋家的影響力。
本來呢,道家是對抗釋家西侵的一大力量。問題在於道家講求逍遙無為,和釋家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於是並沒有做出什麼大的對抗手段來,大部分道士依然關門閉戶修煉,不問世事。
當下,百姓們都到釋家寺廟裡拜佛燒香了,他們的信仰念力自然都跟著跑了。在陰司方面看來,簡直就是在自己碗裡搶肉吃,而且很多肉都已經被搶走了,哪裡還按捺得住?頓時頒佈急令下來,要各地城隍勵精圖治,重新把香火爭回來,完成不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