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穆罕默德·阿瓦得·本·拉登。他在52個兄弟姐妹中排行17。
老拉登早在幼年時期,即率整個家庭從葉門移居沙烏地阿拉伯從事建築業,由於得到了沙特國王的信任,本·拉登家族的事業在短短的幾十年間發展神速,贏得了如今的萬貫家財鍾會著《四本論》,闡述有關才性之辨的四派觀點。《世說新,拉登家族的大多數財富來自於建築行業。如今,本·拉登家族的財產據估計有50億美元,屬於奧薩馬·本·拉登名下的約有3億美元。
拉登的母親據報道是個巴基斯坦人,同時也是他父親10個妻子中最不得寵的女人。
拉登是這個大家庭的20個兒子之一,長大成人的拉登在兄弟中間無論是才學或是相貌都很一般,未受到父親的器重,逐漸形成沉默寡言甚至帶有幾分靦腆的性格。拉登在吉達接受了中小學教育,之後進入在吉達的阿布都爾·阿濟茲國王大學經濟管理系學習,並獲得學位。他自己當過工程師,從石油及建築業賺取了龐大的家產。本·拉登在沙烏地阿拉伯和西方國家擁有覦家公司,涉及建築、石油、製造和寶石等諸多行業,傳說還有販毒、偷運核材料、化學武器和軍火買賣等。這些五花八門的行當為他帶來了滾滾財源,其個人財產估計達數十億美元。
據另一種說法,本世紀70年代,本·拉登曾赴英國學習工程學,完成學業後他回國一度接手了家族的生意,並獲得相當的成功。
在拉登家族下屬的建築公司承攬了聖城麥加和麥地那伊斯蘭清真寺的重建和修復工程後,拉登開始對這些建築和這些建築背後的“故事”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注意到,伊斯蘭教在阿拉伯世界地位無上。但許多國家情形卻並非如此,阿拉伯國家要麼成為美蘇爭霸的一張牌,要麼成為美國壓制的目標。拉登對此極為反感,決定憑自己的鉅額財產,為阿拉伯人討回公道。他很推崇暴力恐怖手段,對此進行了精心的研究,逐漸成為一個狂熱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
隨後,他發誓要用暴力手段報復對伊斯蘭教不敬的外國人,用炸彈和火箭把對伊斯蘭世界構成威脅的外國人和外國軍隊趕出“伊斯蘭聖地”。聖戰之路
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後,年輕的拉登離開自己在沙烏地阿拉伯舒適的家庭,輾轉進入興都庫什山脈,參加了阿富汗伊斯蘭聖戰組織,並聚眾樹旗,展開了反對蘇聯入侵阿富汗的鬥爭,從此步人“聖戰”的道路。
他先是加入了美國支援的阿富汗伊斯蘭聖戰組織,展開了反蘇聯入侵阿富汗行動。拉登為自由戰士提供食物和武器,幫助招募了數千名阿拉伯人到阿富汗與蘇聯軍隊作戰。在阿富汗戰爭初期,許多穆斯林聯盟的武裝補給人員經常在穿越阿富汗北部山區的時候遭蘇軍武裝直升機的襲擊。天不怕地不怕的本·拉登自告奮勇,帶著自己的建築隊伍為阿富汗的自由戰士們在山間開出新的道路來。
本·拉登過去的一位盟友哈立德·福阿瓦茲說:“本·拉登帶去了巨型推土機。由於害怕蘇軍武裝直升機的攻擊而找不到駕駛員,他就親自上陣,並因此而負了傷。後來,本·拉登置身家性命於不顧,乾脆親自率領一支阿拉伯志願軍與蘇軍作戰,並且在1986年的一場關鍵性戰役中取得勝利。”
在這場戰爭中,拉登顯露了他的戰略天才。他意識到,阿富汗既缺乏裝置,又沒有人力來應付這場持久的戰爭,於是他立即行動起來,著手解決這些問題。
拉登的第一步便是建立一個有系統的徵兵計劃。拉登組織了一批來自阿拉伯國家的志願者前往阿富汗參加聖戰。他向全阿拉伯世界的人宣傳,希望年輕人來為阿富汗而戰,為穆斯林而戰,而拉登則負責提供他們來阿富汗的路費。
拉登還建設了一些供這些志願人士訓練的設施,阿富汗政府則提供了場地和資源。同時,拉登還把世界各地的游擊戰、破壞和隱匿專家聚集在一起。
在一年多的時間內,拉登的私人步兵營裡就彙集了數以千計的志願者。
很快,拉登便成為在阿富汗參加戰鬥的阿拉伯人領袖,他領導的軍隊被稱作“阿拉伯阿富汗人”。
80年代上半期,年輕的信奉伊斯蘭聖戰主義的沙特億萬富豪奧薩馬·本·拉登與一名巴基斯坦兄弟會成員阿布達拉·阿扎姆共同創辦了一個名為馬克太布·阿爾—基達邁特的組織(或稱服務辦公室),為阿富汗抵抗組織提供兵源和資金。該組織在世界各地(包括美國、埃及、沙烏地阿拉伯和巴基斯坦等)建立了徵兵中心,最終從約50個國家徵募、輸送了數萬名戰士參加抵抗蘇聯的戰爭。該組織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