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概括說來,信用評級方法歷經了專家評估、綜合評估以及數學模型三個發展階段,每一階段評級結果又不僅僅依賴於某一種方法的判斷,而是將定性與定量的各種因素綜合分析,一種方法與另外多種方法的結果相互比較,權衡過後才給出最終評級。
在評級業發展初期,專家評估法和綜合評估法是評級結果的重要決定因素。所謂專家評估法,就是指資深的信用專家形成小組,在對蒐集的資料進行分析之後,憑藉其專業經驗知識、主觀判斷和對一些因素的權衡之後給出評級結果。在專家會議的討論中,一般採用的是“5C評級法”,即從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資本(capital)、擔保(collateral)和條件(condition)五個方面綜合考慮,進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判斷借款人的還款意願和能力。這種方法基於信用方面的多位專家,他們的專業經驗和知識可以使結果最大化地與被評物件未來履約情況相吻合,但由於分析要素不穩定、權重設定無規定,主觀性太大,而且各專家專業經歷和主觀偏好各不相同,導致最後的結果帶有較大的隨意性。綜合評估法是一種以定性分析為主、定量分析為輔的評估方法,概括地講,就是透過選取相關的財務指標和其他定性指標併為其設定權重,對具體的受評物件計算其指標值,針對指標值依據一定的標準分別進行打分,最後根據總分確定對應的信用級別。這種方法與專家評估法有相同的缺陷,在於指標選取、權重設定還是存在主觀隨意的情況,但這種方法克服了專家評估法中因不同專家認識經驗不一造成的不穩定性。
金融危機解讀之一(12)
20世紀80年代後,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序的加快,國際信用評級業呈現出評級機構集中化、業務全球化、受評物件深度和廣度擴大化、技術方法模型化的特徵,各機構往往針對不同產品探索出自己的複雜數學模型,進而完成對各種產品的評級,本次危機中對各種金融工具尤其是CDO產品的評級方法就屬於這一類。雖然隨著市場多元化,各機構之間、各產品之間特色鮮明各不相同的數學模型越來越多,但這些數學模型都無一例外地具備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運用統計的方法,透過對歷史資料(比如違約機率)的統計分析,預測出受評物件當前的信用狀況(比如透過預測當前的違約機率而確定其應歸屬的信用等級)。這種方法與前兩種方法相比,不再拘泥於影響信用狀況的指標或者因素,而是直接關注於被評物件的歷史信用履約情況,得出的結果更直接;由於不存在選指標、附權重的問題,這種方法也更客觀。以當前的數學水平,指標預測可以做得很好,這也使得目前的數學模型評級法顯得近乎於完美,那為什麼還會發生這次金融危機中評級不當的問題呢?
在本次危機中出現問題的複雜的CDO產品,很多都被評為了AAA級。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AAA級意味著什麼:通常美國國債能獲得AAA級的評級結果,也常作為衡量AAA級的標杆。評級機構認為,美元是多年以來公認的世界貨幣,如果美國政府破產導致美元都失去了信用,那意味著整個世界受其影響都會陷入混亂,這種情形下其他各種債券的信用狀況基本上也都不會比美國好到哪裡去。而多年的歷史表明,這樣的情況發生的機率是極低的,也就是說美國國債違約機率已經低到基本不可能違約,而且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可見,這樣的評級是很難獲得的。
那麼,那些複雜的CDO產品又是如何達到如此高的等級的呢?原因在於製造CDO的投資銀行等機構採取了兩種手段——首先,他們將手中積累的大量的房產抵押債券形成一個大的資產池,雖然這個資產池中的資產整體信用狀況不好,但是,運用分散風險的原理,整個資產池中的資產全部損失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將資產池本身看做一個實體,它的信用風險也大大降低了;不僅如此,整個資產池中的資產還根據其風險被重新排序,劃分為優先、夾層、權益三個級別,且三者比重分別約為80%、10%、10%,這樣由資產池產生的現金流先向優先順序證券持有人支付利息,如果有剩餘,再向夾層級證券持有人支付利息,如果還有剩餘,最終全部支付給權益級證券持有人。損失承擔規則與現金流分配規則的順序相反:如果資產池中的信貸資產出現違約,所有損失先由權益級證券持有人承擔,如果權益級證券持有人不能完全承擔,再由夾層級證券持有人承擔,如果夾層級證券持有人也承擔不了所有損失,最終才由優先順序證券持有人承擔。這樣,夾層和權益兩個級別對優先順序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