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棹(音照),划船的一種工具,形狀和槳差不多。這裡指划船。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最後兩句寫明月之夜,溪水中,還有誰在船上划著槳,搖盪著水中的雲影呢。亦寫不在故鄉的山水中。
解:
全詩用細節,摹寫自己不在昌谷家鄉的種種無奈、痛苦和遺憾。
9 七夕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注:
七夕,農曆七月初七之夕。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會。舊俗婦女於是夜在庭院中進行乞巧活動。東晉葛洪《西京雜記》:“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俱以習之。”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鍮石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唐 林傑 《乞巧》詩:“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二折:“秋乞巧穿針會玉仙,冬賞雪觀梅到玳筵。”
別浦,離別的水邊,此指天河。
暗,俗傳七月七日天河隱。
羅帷,絲制帷幔,絲制帳子。
一二句寫鵲橋相會之日,我卻半夜憂愁。
鵲,喜鵲,古代民間傳說天上的織女七夕渡銀河與牛郎相會;喜鵲來搭引渡橋;叫做鵲橋。《淮南子》:“烏鵲填河以成橋而渡織女。”
穿線,即穿針乞巧。
曝(音瀑)衣,曬衣服,舊時有七月七日曝衣之俗。《四民月令》:“七月七日曝經書及衣裳,習俗然也。” 杜甫《牽牛織女》:“曝衣遍天下,曳月揚微風。蛛絲小人態,曲綴瓜果中。” 唐儲光羲 《樵父詞》:“清澗日濯足,喬木時曝衣。”
三四句以“辭”“入”寫牽牛織女相會已結束,天已將曉。
分金鏡,指分離。後來唐朝孟棨(音啟)《本事詩·情感》也有記載:陳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後主叔寶之妹,封樂昌公主,才色冠絕。德言為太子舍人,方屬時亂,恐不相保,謂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國亡必入權豪之家,斯永絕矣。倘情緣未斷,猶冀相見,宣有以信之。”乃破一鏡,各執其半。約曰:“他日必以正月望賣于都市,我當在,即以是日訪之。”及陳亡,其妻果然入越公楊素之家,寵嬖殊厚。德言流離辛苦,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訪于都市。有蒼頭賣半鏡者,大高其價,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予食,具言其故,出半鏡以合之。乃題詩曰:“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陳氏得詩,啼泣不食。素知之,愴然改容。即召德言,還其妻。……遂與德言歸江南,竟以終老。此即破鏡重圓的故事,李賀只取分離之意。
玉鉤,喻新月。南朝宋鮑照 《玩月城西門廨中》詩:“蛾眉蔽珠櫳,玉鉤隔瑣窓。” 唐李白《掛席江上待月有懷》詩:“倏忽城西郭,青天懸玉鉤。”
五六句寫天上聚而復分之時,我望月思人。
蘇小小,南朝齊時錢塘名妓,此處指所思念之情人。《樂府詩集·雜歌謠辭三·<蘇小小歌>序》:“《樂府廣題》曰:‘ 蘇小小,錢塘名倡也。蓋南齊時人。’” 唐白居易《和春深》之二十:“ 錢塘蘇小小 ,人道最夭斜。” 唐羅隱《江南行》:“ 西陵路邊月悄悄,油壁輕車蘇小小。”
值,遇到;碰上。
最後兩句寫,又到一年的秋季,更想念自己的情人。
解:
七夕之夜,思念情人。人道牽牛織女一歲一見之苦,不曾想還有更苦之人。 電子書 分享網站
10 過華清宮
春月夜啼鴉,宮簾隔御花。
雲生朱絡暗,石斷紫錢斜。
玉碗盛殘露,銀燈點舊紗。
蜀王無近信,泉上有芹芽。
注:
華清宮,《一統志》:“華清宮在陝西西安府驪山下,唐太宗建。以溫湯所在,初名溫泉宮,玄宗改曰華清,治湯為池,環山列宮,帝每歲臨幸,內有飛霜、九龍、長生、明珠等殿。”
朱絡,紅漆的窗格子。一說,為掛在屋簷下防鳥雀的紅色網路。
紫錢,紫色像錢形的苔蘚。
玉碗,盛酒的玉製的碗。
以上六句極寫滿目荒涼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