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出頭地,自不得無東野、長吉一派。”(毛馳黃《詩辯坻》)
昔人謂詩能窮人,或謂非止窮人,有時而殺人。蓋雕琢肝腸,已乖衛生之術;嘲弄永珍,亦豈造物之所樂哉?唐李賀、本朝邢居實之不壽,殆以此也。(周益公《平園續稿》)
王直方《詩話》雲:“李賀《高軒過》詩中有:‘筆補造化天無功’之句,予每為之擊節,此詩人所以多窮也”。(《漁隱叢話》)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1 李憑箜篌引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白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溼寒兔。
注:
李憑;當時善於彈箜篌的梨園弟子。唐楊巨源《聽李憑彈箜篌詩二首》:“聽奏繁弦玉殿清,風傳曲度禁林明。君王聽樂梨園暖,翻到雲門第幾聲。”“花咽嬌鶯玉漱泉,名高半在御筵前。漢王欲助人間樂,從遣新聲墜九天。”唐顧況也有《聽李供奉彈箜篌歌》:“國府樂手彈箜篌,赤黃絛索金鎝頭。早晨有敕鴛鴦殿,夜靜遂歌明月樓。起坐可憐能抱撮,大指調絃中指撥。腕頭花落舞制裂,手下鳥驚飛撥剌。珊瑚席,一聲一聲鳴錫錫;羅綺屏,一弦一弦如撼鈴。急彈好,遲亦好;宜遠聽,宜近聽。左手低,右手舉,易調移音天賜與。大弦似秋雁,聯聯度隴關;小弦似春燕,喃喃向人語。手頭疾,腕頭軟,來來去去如風捲。聲清泠泠鳴索索,垂珠碎玉空中落。美女爭窺玳瑁簾,聖人捲上真珠箔。大弦長,小弦短,小弦緊快大弦緩。初調鏘鏘似鴛鴦水上弄新聲,入深似太清仙鶴遊秘館。李供奉,儀容質,身才稍稍六尺一。在外不曾輒教人,內裡聲聲不遣出。指剝蔥,腕削玉,饒鹽饒醬五味足。弄調人間不識名,彈盡天下崛奇曲。胡曲漢曲聲皆好,彈著曲髓曲肝腦。往往從空入戶來,瞥瞥隨風落春草。草頭只覺風吹入,風來草即隨風立。草亦不知風到來,風亦不知聲緩急?k玉燭,點銀燈;光照手,實可憎。只照箜篌弦上手,不照箜篌聲裡能。馳鳳闕,拜鸞殿,天子一日一回見。王侯將相立馬迎,巧聲一日一回變。實可重,不惜千金買一弄。銀器胡瓶馬上馱,瑞錦輕羅滿車送。此州好手非一國,一國東西盡南北。除卻天上化下來,若向人間實難得。”
箜篌;《舊唐書》:“箜篌,漢武帝使樂人侯調所作,以祠太一。或雲侯輝所作,其聲坎坎應節,謂之坎侯,聲訛為箜篌。或謂師延靡靡樂,非也。舊說亦依琴制。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絃,用撥彈之,如琵琶。豎箜篌,胡樂也,漢靈帝好之。體曲而長,二十有二絃,豎抱於懷,用兩手齊奏,俗謂之擘箜篌。鳳首箜篌,有項如軫。七絃,鄭善子作,開元中進。形如阮咸,其下缺少而身大,旁有少缺,取其身便也。”《文獻通考·卷一百三十七·樂考十》:“……舊說皆如琴制;唐制似瑟而小。其弦有七;用木撥彈之。以合二變;故燕樂有大箜篌、小箜篌。”唐代杜佑《通典》:“豎箜篌,胡樂也,漢靈帝(劉宏)好之。體曲而長,二十有二(一作三)弦,豎抱於懷中,用兩手齊奏,俗謂之臂箜篌。”南朝宋人范曄《後漢書·五行志》:“靈帝好胡服……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貴戚皆競為之。”在古代詩歌中,箜篌屢見不鮮。《孔雀東南飛》焦仲卿之妻劉蘭芝,聰明絕頂:“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這首詩裡有“二十三絲動紫皇”之句,表明李憑所彈奏的是豎箜篌。
吳絲,周朝時,吳國包括現在江蘇省全境,及浙江嘉興、湖州等縣,吳地的蠶絲最為精美,所以箜篌用“吳絲”作弦。
蜀桐,四川桐木古稱宜為琴瑟,所以用“蜀桐”作琴身。
張,開也,指彈奏起來。
高秋,深秋。 南朝梁何遜 《贈族人秣陵兄弟》詩:“蕭索高秋暮,砧杵鳴四隣。” 唐封演 《封氏聞見記·第宅》:“宅內有自雨亭子,簷上飛流四注,當夏處之,凜若高秋。” 明邵璨 《香囊記·聞訃》:“荒涼涼高秋時序,冷蕭蕭清霜天氣。”
空白,指天。
凝雲,雲彷彿凝固,即“頹不流”意。
頹;無力的樣子。
不流,響遏行雲。《列子》:“ 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