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可以與兒童一起整理弄亂的房間,幫助兒童重建熟悉的生活環境。學校是家庭之外對兒童最重要的場所,儘快復課可以幫助兒童恢復生活常規,獲得更多的支援,重建兒童的控制感和安全感。
如果生活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要幫助兒童儘快適應新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重新建立對生活的確定感和信心。有可能的話,可以讓孩子飼養寵物。寵物可以成為孩子很好的夥伴,還能幫助培養孩子的愛心和交流能力,甚至給心理閉塞症的幼兒以幫助,讓孩子更快樂,減小精神壓力。
不要批評兒童暫時出現的一些幼稚行為。要注意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兒童,給予其愛和照顧。反覆向兒童承諾,災難的發生不是他們的錯。
當兒童遭遇災難或創傷性事件後,父母、老師應該暫時減少對兒童各種學習與行為規範的期望,減少壓力,要鼓勵兒童進行身體鍛鍊和參與費體力的遊戲。但應避免無原則地長期遷就兒童,逐漸地,儘可能要求兒童遵守基本規則,能聽得進別人的意見,堅持上學,避免暴力或過激行為等。
(透過遊戲,儘快讓孩子回到正常的學習和快樂的環境當中。趙紅攝)談話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
1。無言的相伴多陪伴,少說話。比如握住孩子的手,拍拍孩子的肩膀,已傳達了很重要的資訊:我和你在一起。如果這時候你不斷說話,更多說明是你很焦慮,想透過說話來緩解內心的不安。
2。無條件的傾聽無論他說什麼,你都學會做一個積極與貫注的傾聽者,只是不時的用“嗯”、99第五章災後兒童青少年的生活“啊”、“哦”來回應就可以了。
3。無限的關懷有時候一杯溫水勝過千言萬語,手中感覺熱水的溫暖,眼中看到你關懷的動作,才是他們最需要的。
4。無條件的接納對於哭訴者,最不應該的是叫他們不要難過、不要哭泣,或者更有甚者,還帶有指責的語氣說:“哭什麼!這有什麼好哭的? ”你要做的是,告訴他想哭就哭吧,然後在適當的時候給他一張面紙,讓他體會到被接納的感覺。。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五章 災後兒童青少年的生活(9)
(無言的陪伴,本身就是很好的心理撫慰。趙紅攝 )不同的年齡段的孩子,其生理和心理的發育速度和成熟度都不一樣,對外界的心理反應也不一樣,因此對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幫助要提倡分年齡段區別對待。
5歲以下的孩子,心理結構尚未發育完全,對經歷的災難內心是不確定的。他們的感受多來自大人的情緒,因此,父母應在孩子面前保持微笑,對發生的事件做愉快解釋,儘快讓孩子回到正常的生活中。
5~12歲的孩子,缺少良好的心理防禦能力。因此,要避免加重他們的心理創傷。
一是,儘量不讓他們親眼目睹或透過媒體看到傷員、屍體等慘痛場景。二是,把他們轉移到相對安全的地方,給他們食物和溫暖,比如送往其他地方的幼兒園,讓他們回到孩子的快樂世界。三是,用做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們講出自己的經歷,幫助他們慢慢處理心理的創傷。
12~16歲的少年,心理結構已基本成熟。儘量不讓他們看到血腥場面,告訴他們災難後的心理反應只要不嚴重,不持續太久,就是正常的反應,要接納這些情緒。突如其來的災難可能會改變價值觀、降低自信,要鼓勵他們幫助小孩子、幫助弱者,找回自信。引導他們討論災難問題,暴露悲傷,分享恐懼,讓他們看到生活中還有更加美好燦爛的東西。
第五章災後兒童青少年的生活1001。家長和老師在面對災難時都會有不安的情緒反應。留意自己在這些事件上的思(圖為 6月 13日,心理輔導人員正在為北川學生做以班級為集體的團體心理輔導。趙紅攝 )想、情緒及行為是否已經影響到了孩子,儘快讓孩子們迴歸正常的生活與情緒狀態。
2。家長和老師要保持冷靜,緩解壓力,尋求協助途徑,以身作則為孩子提供學習榜樣。切忌強裝鎮靜,行為卻表現慌張,這樣只會加深孩子的疑慮。
3。陪伴是很重要的心理支援。父母也可能會因為自己身心受創、忙於災後重建或家庭事務而減少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忽略對孩子的關心與支援;或可能會因為擔心孩子的安全而過度保護或過多地限制孩子的活動,從而犧牲了孩子與同伴在一起活動的時間。這些都不利於孩子的康復與成長。
4。向孩子解釋,災難與危機背後也有正面的意思,包括凝聚更強的互助力量,使民眾更團結,更讓我們懂得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