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樣!兒童虐待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情景是觸目驚心的。一般包括軀體虐待、*待、心理虐待或忽視。
孩子們可能是軀體暴力的直接物件,也可能成為目睹成人暴力及同胞暴力的受害者。
在盛行“棍棒出孝子”、“黃荊條子出好人”的中國文化背景下,兒童軀體暴力的現象並不少見。
*待可能在各種人際關係中發生,從陌生人到鄰居、老師、同胞、繼父母,甚至親生父母。
所以,*待往往與家庭問題交織存在,隱藏更深,難以分辨、發現和解決,可能遷延持久,給兒童造成嚴重的、持續的心理、生理損害。
心理虐待,最常見的就是言語辱罵。許多病人告訴我們,言語的咒罵遠比鞭帶抽打更為糟糕。想象一下,如果你的父母對你大聲訓斥:“我真希望你不是我親生的”或者“我真想你死了”,並且這樣的聲音要聽上數百次,要聽上很多年,你會作何感想?所以,有人說,心理虐待就是故意採用各種最嚴重的形式造成心靈創傷,其殘暴行為遠比衝動性的暴力要恐怖得多。
需要指出的是,家庭暴力,特別是世界範圍內普遍存在的夫妻暴力,往往與兒童虐待共同存在。或者兒童虐待成了大人們緩解壓力的一種不良方式,或者兒童透過目睹父母的暴力行為而構成了家庭中最容易被忽略的間接暴力受害者。而地震以後,由於壓力的多重累加,如果夫妻又沒有找到很好的溝通與交流方式,家庭暴力將成為地震後影響家庭生活的重要形式,所以,將在以後的文字中詳述。
12第一章地震:讓我的傷痛走多遠12第一章地震:讓我的傷痛走多遠●事實上:大約60%~80%的人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緩解,一般不超過6個月~1年。而其餘部分,如果一旦症狀持續 1年以上,將很容易慢性化;如果持續5年以上,基本上處於遷延不愈狀態,將終生與痛苦相伴。
●事實上:兒童對地震災害的反應呈現兩極性,即高啟用反應和低啟用反應。高啟用反應,如情感冷漠,寡言少語,注意力難以集中,驚恐,噩夢,睡眠困難,驚跳反應,過度依戀大人,無安全感,人際退縮等。低啟用反應:未呈現上述應激反應;相反,表現出似乎什麼也沒有發生過,生活一切正常。實際上這種兒童將來出現嚴重 PTSD症狀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而且對他們的治療也更困難一些。這些兒童的大腦對災難所帶來的資訊的處理能力遠不如高啟用反應的兒童,所以出現了嚴重的迴避或麻木狀態,從而導致創傷的資訊不能得到有效的處理。對於這些孩子的未來發展需要特別的關注。
●事實上: PTSD是一種嚴重的心理反應,往往持續時間長,現在的研究已經證明,嚴重的精神打擊將引起大腦生理、生化等腦功能方面的改變,是一種嚴重的腦部疾病。對於症狀嚴重者而言,不單單是心理疏導,同時還需要專業的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
●事實上:地震災難所引起的心理痛苦,是很普遍的,如果不及時找到疏洩的方法,很可能這種痛苦還會瀰漫、持續。對受災群眾而言,在早期的時候,由於情緒非常強烈,並不鼓勵討論與災難有關的細節,除非他本人願意討論。但在後期的時候,需要對地震資訊進行有關的處理,否則心理創傷就會淤積下去,引起更大的危害。
●事實上:壓力的確存在累積效應,正因為如此,有時候壓垮人的不是什麼大的關鍵問題,而是一些很不起眼的小事。所以,在災區,的確存在很多餘震之後,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的。避免壓力累積的最好辦法就是把每天的壓力及時排解,歸於零。
第二章 災難影響了我們的生活(1)
災難發生之後,賴以生存的家園毀於瞬間,倖存的人們流離失所。有的永遠失去了親人,家庭破碎,有的身體受到傷害甚至殘疾。但是,災難傷害的又豈止是人們的身體?災難損毀的又豈止是房屋和財產?災難帶來的損失,不僅是物質上的,也是精神上的,對每個倖存下來的人都一樣。
災難的突如其來,會破壞人們內心的安全感和對生活的控制感;身體的傷害或殘疾,會降低人們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失去了熟悉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前途未卜,人們感到茫然無助;親人的離散,人們陷入極大的悲痛之中,甚至自責、內疚。災難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災難透過一系列的心理反應嚴重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衝擊著人們的信念和價值觀。
(一)災難後的情緒反應情緒是心理創傷的核心,如害怕、憤怒、羞辱、自責、討厭和悲傷。許多創傷受害者的情緒往往突然爆發、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