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4 頁)
工商網〃。這在當時影響巨大,媒體上說它〃一舉成為中國主幹網上重要的資訊組成部門〃。但是張朝陽很快失去與政府合作的熱情,也不想再圍著企業轉,他轉而追尋普通消費者的需求。〃普通人需要什麼呢?〃他對屬下說,〃需要在網際網路上很容易地找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屬下員工全都瞪著眼睛不明白他在說什麼。他對屬下的工程師們解釋自己的想法,用去幾個月,然後率領他們開發搜尋引擎,又用了幾個月。到1998年2月25日,〃搜狐〃誕生了。一個新的廣告詞流行起來:〃出門靠地圖,上網找搜狐〃。
公司最初建立在長安大廈,是京城中央商務區的核心地段。張朝陽坐在第八層他的辦公室裡,衣著隨意,舒舒服服。從窗戶裡遠遠望著城市西北角上那片新建築群,不禁有一種〃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感覺。他曾是清華大學的學生,在中關村度過好多年,現在卻還不打算回到那裡去。
丁磊和張朝陽就這樣一南一北,同時展開,從1998年2月至1998年12月,在10個月的時間裡左衝右突,小有成就。中關村那些見多識廣的人開始談論這兩個人。有些傳聞說,丁磊剛愎自用,所以他的兩個最重要的合作者才會離開他。又說此人志向遠大,網易只有3個員工,每天鑽進一間7平方米的小屋編寫軟體,可是有人願意以9位數的價格買下網易,都被他拒絕了。有人把張朝陽描述成一個〃新新人類〃,甚至就像美國街頭的不良少年。他喜歡滑板,喜歡爬山,公開宣稱自己喜歡女人,要不是把尼葛洛龐帝忽悠進來,他恐怕連飯錢都沒有了。張朝陽本人的一個說法也在中關村裡流傳,他聲稱,〃搜狐〃第一個提出〃網路頻道〃概念、第一個進入電子商務網站。但是至少張樹新不會同意這樣的說法。如此這般的故事情節,有些可能是真的,有些不免誇張。當時可以肯定的事只有一件,他們還很嫩,沒有領導公司的經驗,也沒有任何事實可以證明他們前途無限。
可是成千上萬的年輕人已經轉向。他們對於那些用一把螺絲刀就能攢起來的微機不再感到刺激,對於神奇的網際網路異常興奮。他們成了丁磊和張朝陽的第一批支持者。到了這一年年底,丁磊宣佈他掙了500萬元人民幣,而張朝陽則說〃搜狐〃收入100萬美元,還說〃其中80萬美元是廣告收入,佔中國網際網路廣告收入的60%但是後來搜狐的招股書中說,搜狐1998年收入為47?2萬美元。。〃兩人棋逢對手,不相上下,可是張朝陽的名聲卻大大超過丁磊。他被美國《時代週刊》〃年度風雲人物評選活動〃相中了,還成了〃50位全球數字英雄〃中的一個。美國的《讀者文摘》、《商業週刊》和《財富》,都在鼓吹這個人和他的搜狐。不用說,丁磊沒有美國經歷,讓他吃虧。張朝陽的麻省理工學院的教育背景讓美國人容易接受他的成就,尼葛洛龐帝又給他錦上添花。那位《數字化生存》的作者人人知道,但是知道他也是〃搜狐〃股東的人可是不多。
。§虹§橋書§吧§
第89節:在資訊時代的入口處(6)
就其財產權屬說,〃搜狐〃是美國人的,但是很少有人明白。人們只道〃搜狐〃是個中國公司。路透社記者在自己的新聞裡把它說成〃中國最知名的網路門戶〃。〃網路門戶〃,或者叫〃入口網站〃,是那一年剛剛出現的新概念,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還很生疏,但是他們很快就能從自己的生活中體會其中含義。一個計算機的使用者透過〃門戶〃進入網路世界,如同一個旅行者透過飛機場進入一座巨大的城市。〃入口網站〃就是網路世界遨遊者的入境口。1998年早春建設起來的〃網易〃和〃搜狐〃是兩個門戶,到了這一年12月1日,第三個〃門戶〃也建立起來了,它就是王志東的〃新浪〃。王志東讓〃四通利方〃搖身變成〃新浪〃的故事說來頗有戲劇色彩,有些情節在今天看來稀鬆平常,在當時可不容易,只有這個人能做出來。
日後若有哪位歷史家想要描述中國風險投資的程序,那就一定要從這兩個人開始。當張朝陽在美國波士頓到處尋找風險投資商的時候,王志東也在美國西海岸的矽谷,與羅伯森o斯蒂芬投資顧問公司談論同樣的事。迄今為止,關於〃中國第一筆風險投資〃究竟屬誰,仍然莫衷一是,不同的作者會把它歸為自己喜歡的人……張朝陽或者王志東。事實上,張朝陽的這段經歷發生在1996年7月至9月之間,而王志東尋找風險投資的過程持續了27個月……從1995年7月開始,直到1997年9月才最後完成。
這並不表明王志東遇到了更多挫折,而是他的野心更大。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