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頁)
回生,而段永基居然一點也不在乎。他輕而易舉地把自己的熱情轉了向,去開發一種名叫〃稅控打字機〃的產品。顧名思義,這東西是防止買家和賣家串通一氣偷逃稅款的。商家偷逃稅款,從來都是一種普遍現象,而全國商家數以百萬計,從京城一直伸向數千公里外的邊陲,可以想像,無論多麼嚴密的稅務徵管體系也無法一一涉足其間。所以這個產品獲得財政部的激賞,也成為政府〃金稅工程〃的一個計劃。有一段時間,段永基把公司的未來寄託在這個飽含高新技術和高尚道德的小機器上,以為依靠政府力量就能掃除一切障礙。可是他卻忘記了,對於買家來說,這等於是讓人家花錢買回去一個〃稅務警察〃,所以新產品在市場上遭遇抵制就一點也不奇怪。消費者的力量比政府的力量更強大,段永基最終發現自己成了眾矢之的。〃除了財政部,〃他有一次對朋友這樣說,〃所有的人都在罵我。〃
這位最富盛名的中關村企業家屢戰屢敗,更要命的是,他竟越戰越勇。1995年他指揮公司兵分四路,向醫藥、食品、建材、電子行業大步進軍,把這叫做〃大公司戰略〃。於是四通的戰線從京西拉到京東,接著跨越半個中國,拉到深圳和珠海,然後掉頭北上,進軍江淮流域的蘇州、揚州和蚌埠。其麾下的產品包括打字機、計算機、晶片、維生素C、水泥、糕點、糖果、兒童食品、配電器材、醫療器具、電燈泡、自動門、房地產,還有金融證券和國債交易,完全是一副〃通吃天下〃的架勢。就像四通副總裁李玉琢說的,〃一場瘋狂的盛宴,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不過,這是事後諸葛亮,當時沒人發出這樣的警告。記者們為了證明〃大公司戰略〃多麼輝煌,每天都在追蹤四通名下的新工廠。四通食品公司、四通醫藥公司、四通建築建材產業集團、四通松下電工有限公司,這些工廠的開業典禮全都成了報紙上的新聞。到後來,就連記者們也搞不明白四通到底在做什麼,於是有個名叫林誠的人就寫了一篇文章,說〃四通銷售的是一種文化〃。
▲虹橋▲書吧▲BOOK。
第56節:英雄末路(4)
不管你說得多麼天花亂墜,公司總是要掙錢的。可是四通的〃大戰略〃卻好像是個〃大黑洞〃,錢就像洪水似的,有去無回。壞訊息一個接一個地傳過來。珠海房地產虧損2?3億元。〃稅控打字機〃成了一場災難,不僅不能如可行性報告所說,每年贏利6538萬元,而且血本無歸。在深圳的〃微機〃也完全不是報紙上說的〃產值將達3億美元,80%將出口〃,而是大批積壓,降價甩賣,導致減收1341萬元。公司陷入嚴重的財務困境,無節制的擴張導致4?3億元陷於房地產和股票之中,不得不大批舉債以維繫收支,如同雪上加霜,因為高額債務讓公司在1995年的利息支出增加161%,利潤下降95%,只剩132萬元了,其資金利潤率剛剛超過0?1%。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把錢存在國家銀行裡,然後回家睡上一年大覺,你的資金回報也要比這高出幾十倍!
在中關村早期那些傑出公司裡,四通曾是最傑出的一個。它也是〃兩通兩海〃中最後一個退出歷史舞臺的。在終於消亡之前,它還要折騰出好多事,因此還能不斷地回到公眾視線中。但是毫無疑問,從這時起,它已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就像其他那些中關村的開拓者一樣,四通在打碎一箇舊世界的過程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但是,在建設一個新世界的過程中,卻缺少一種生生不息的力量。
公司的盛極而衰是個適用於全世界的規律,也是90年代中關村傳奇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無數令人難忘的故事中,如果說四通衰落是由於內在機制不足以促成它的轉型,那麼,許瑞洪和他領導的華科公司就是一種外來力量的犧牲品。之所以要說〃外來力量〃是因為它不是經濟因素,而是非經濟因素,主要是政治影響和行政手段。在中國,這種〃外來力量〃通常都是造成經濟波動和企業興衰的最重要的原因。
時至今日,〃華科〃少為人知。當年矗立上地產業基地、聲名赫赫的那棟〃瑞洪大廈〃,也已換了主人。但是有不少人仍然堅信,如果〃華科〃那時能夠度過難關,那麼後來的程控交換機市場上也許就不會有〃華為〃這個名字,至少也是雙雄並立的局面。實際上,這局面早在1994年就曾出現在市場上,〃南有華為,北有華科〃這句話,當時響徹整個國家。
許瑞洪和柳傳志、段永基是同一代人,也擁有同樣優良的教育背景。他畢業於清華大學,然後成為這所學校裡一個專事科研的教師。這是一個鄉巴佬進入都市文明圈的許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