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國際歌》慷慨就義。
()好看的txt電子書
人生猶如一盤棋,從最初的一枚棋子落下,直到最後的終局,勝負是一回事,留下怎樣的棋形又是另一回事。
日本食品新增劑之神的背叛
東仁 陳言
1973年;畢業於日本山口大學化學系的安部司找到了一份工作——在食品新增劑公司做銷售員。亞硝酸鈉、山梨酸鉀、甘油脂肪酸酯……看到這些化學品;他有些驚訝:那些東西竟被用在我們吃進嘴裡的食品上。
很快;這些“魔法粉末”;讓安部司嚐到了越來越多的樂趣和成就感——10年間;安部司成了食品新增劑公司的首席推銷員。
安部司的綽號很響亮——“新增劑活辭典”、“食品新增劑之神”。他甚至渴望創立“全國第一的新增劑公司”。
他堅信;自己是在為食品加工廠排憂解難;幫他們用最低的成本做出好賣的產品。
但是;一個偶然的轉折;安部司卻“背叛”了那個充滿“魔法粉末”的世界;拋棄了當初的宏大理想。
今天;57歲的安部司出書、演講;告訴人們每天填進肚子裡的食品是怎樣加工而成的;揭開新增劑世界裡那些不為消費者所知的“內幕”。
“我是親眼見證食品新增劑生產過程的人。我是親眼見證食品生產‘幕後’的‘活證人’;而這些情況是從事理論研究的人根本看不見的;只有我這樣的人才知道。”安部司說。
“背叛者”安部司;卻並非簡單地“反新增劑”。他說;一味強調食品新增劑的危險毫無意義;它們帶來了食品的便宜、快捷和方便;而且絕大多數都是遵照國家安全標準使用的。
他主張的是新增劑資訊公開——讓消費者知道他們究竟吃了些什麼;然後自己做出選擇。
安部司甚至從社會倫理上反思新增劑的影響:需要花費時間、積累技巧的傳統工藝被拋棄;贗品的味道被認為是真品;人們;特別是兒童;會認為食物得來輕易;而不知對自然萬物和他人勞動心存感恩與珍惜。
誰都喜歡的“魔法粉末”
安部司感受到新增劑的魔力;首先來自於父親的改變。
固執的父親以前根本不聽兒子說話。他開了一家麵條加工廠;卻苦於麵條不能長期儲存。安部司建議加入丙二醇和pH 調整劑;父親這次卻全盤接受。
一個相熟的餃子皮加工廠廠長很發愁;餃子皮總會粘到機器上;剝餃子皮的時候必須停機。安部司建議他加|乳化劑和增稠多糖類;這個廠長買了四種新增劑。“加進那個之後;機器一次也沒有停過。那種‘藥’真厲害啊。”
一家以麵條筋道、骨湯香鮮著稱的麵店;安部司建議老闆使用|乳化劑、磷酸鹽;不用什麼手藝;誰都能輕鬆做出筋道的麵條;再用具有增強鮮味的呈味劑、酸味劑調出桶裝湯;兌水稀釋十倍就可以用了。
魚糕店老闆手藝精湛;兢兢業業;但是超市嫌他們的魚糕價格高;要求做些便宜的產品。
安部司勸老闆用進口的冷凍碎魚肉;再加入化學調味料、蛋白水解物以及大豆蛋白;省時省力;還免去了採購鮮魚並剔除骨頭的辛苦。
“使用冷凍碎魚肉;是手藝人的恥辱。”老闆起初不肯;安部司的一句話至關重要:“時代變了;這麼辛苦的工作;你兒子是不會繼承的。”
於是那家魚糕店捨棄了多年的手藝活;開始製作“新增劑魚糕”。
安部司說;那時他做的工作就是新增劑的合理化;“新增劑不需要手藝人;沒有技術也一樣可以做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東西。”
可以用更便宜的原料;製作時間縮短;不需太多技術——安部司的“合理化”進展順利;食品業者們很樂於接受。
“那一刻我才意識到自己也是‘買方’”
轉折源自“肉丸子事件”。
1983年的那天;是安部司女兒的三歲生日。回到家中的安部司突然發現;孩子們搶著吃的肉丸子;是自己幫助製造商開發的“得意之作”。
但他卻並未感到驕傲;反而慌張地用兩隻手捂住了盛著肉丸的盤子。
製造商採購了大量便宜的從牛骨頭上剔下來的肉碎;這種肉碎黏糊糊的;水分多;既不能做成肉餡;又沒有什麼味道;一般用來製作寵物飼料。安部司被要求把這些廢肉變成能吃的東西。
作為“食品新增劑之神”;他給出的方案相當“完美”:首先;加進一些不能再產蛋的蛋雞的肉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