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越王勾踐求和,賄賂吳臣伯嚭並送給吳王珍寶和美女西施,自己親自為夫差牽馬,吳王拒絕了伍子胥聯齊滅越的建議,接受越國求和,轉兵向北進擊,大敗齊軍,成為小霸。勾踐臥薪嚐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在公元前473年消滅吳國,夫差羞憤自殺。勾踐北上與齊晉會盟于徐,成為最後一個霸主。在晉文公回晉即位的時候,有不少隨從隨他回國,結果這些人漸漸在晉國成為貴族,而晉國的國政亦落入智、趙、韓、魏、範、中山這些貴族的手上。公元前455年,晉國貴族只餘下智、趙、韓、魏四家,智氏出兵攻趙氏,並脅迫魏韓兩氏出兵。戰事持續兩年,後趙氏遊說魏韓兩家倒戈,滅智氏,瓜分智地並把持晉國國政。公元前438年韓趙魏三家分晉,晉幽公僅餘絳、曲沃兩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冊立韓趙魏三家為侯國,即為資治通鑑中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另一種分法就是以《戰國策》記述為分界點,以公元前476年為分界點,我採用《資治通鑑》的分法)。據記載,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間,有四十三名君主被臣下或敵國殺,五十二個諸侯國被滅,有大小戰事四百八十多起,諸侯的朝聘和盟會四百五十餘次。
戰爭,其實是沒有正義非正義之分,在電影《墨攻》中那些老百姓就是說這句話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奔走,希望尋到自己安身立命之所,對於老百姓而言,戰爭最後的結局就是從一個統治集團的血腥統治下轉別為另一個統治集團。最近在網路上點選率很高的是小布什關於對伊拉克戰爭的說明,其實,這場戰爭的發起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美國想打伊拉克,美國想控制長期以來在前蘇聯保護下的伊拉克,什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都是謊話,有沒有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利益和權力。秦國的戰爭也是這樣,作為統治集團的其中之一,而且大家的地位都相差無幾,發動戰爭的主動權不在於你,也不在於勞動者,這是利益權衡和慾望的實線之路。尤其進入春秋時期,各個統治集團的慾望都像火一樣燃燒著,周王室這個名義上的共主在沒有任何地位的情況下存在著,誰先站出來誰就最先取得發言權,就能獲得和周王室一樣的權益,當然這時候大家看到的不是東周王室,大家看中的主要是商、西周時的統治地位,甚至更遠一些。在這種情況下,為統治集團服務的文人們首先想到堯、舜、禹這些先古時代的“德高望重”共主。
這個時候我們的聖人——孔子出場了。 。 想看書來
羌笛東進(3)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在這裡贅述孔子,真正的原因是他對後世的影響超越了他活著的時候,時至今日,我們依然還生活在他的陰影下。當然,這不是孔子一個人能夠做到了,還有很多人前赴後繼來不斷完善孔子的理論。
孔子的祖先本來是宋國貴族,屬於商殷的後人,知道她的父親做了魯國的大夫,他們一家才算是在魯國安家。孔子本人也曾在魯國做過一段時間的小官。在社會不斷變遷中,他看到魯國的政權逐漸下移,堂堂國君已無實際的權力,實際權力都掌握在孟孫、叔孫、季孫等士大夫的手中。城市,在當時不是隨便任何人都可以建的,建立一個城市就相當於多了一個城市國家,這種形式我們在希臘雅典的社會構成中已經見到了。而現在的魯國士大夫們都建有自己的城市,那不等於他們都有各自的國家。於是我們的孔夫子就暗中教唆自己的高足子路設計毀壞了叔孫、季孫的城市,只留下孟孫的城市沒辦法毀壞。憑藉這點功績我們孔老夫子還做了一段時間魯國的宰相職務。可是後來他就失意官場,再也無法做官,只有周遊列國收徒講學,宣揚西周的文物般制度。孔子在執政期間是很能殺人的,而且是隻要不符合自己口味,殺死自己的政敵(其實也不算啥政敵,只是執政的理念不同而已)從來沒有理由,並且對改革堅決法對,例如殺少正卯。說起來孔子殺少正卯很可笑,公元前497年,在孔老夫子攝行魯國宰相第七天,他便對少正卯痛下殺手,罪行就是“聚眾結社,鼓吹邪說,淆亂是非”,也就是說少正卯也是開館講學了,和孔夫子後來的職業一樣。在春秋時期,開館講學應該是很平常的事,可是孔夫子的眼裡卻揉不得沙子,就這樣孔子就站在禮的角度,將少正卯驗明正身就地正法。我們從少正卯的罪行來看,少正卯也就是對已經非常腐朽的禮治進行了評判。無論怎樣說,在春秋戰國時期,魯國最終沒有走出孔夫子禮治的陰影,始終是孔夫子的試驗田,也許是這個原因,後來的人總喜歡將史書——《左傳》認為是孔夫子的著作。
其實,在共主——周王室沒落後,所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