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經過幾個月的對比研究,只能認定三面金牌所刻的內容可能有聯絡,但迦太基文金牌並非是埃特魯斯坎文金牌任何一面的譯文。對現代人來說,埃特魯斯坎文化依然是無法識別的“天書”。
儘管埃特魯斯坎文字依然是千古之謎,但我們從考古發現的大量文物中,已基本上能窺見這個謎一般的民族所創造的高度發達、繁榮的文明的概貌。
考古發現了埃特魯斯坎人大小17個城市,發現了很多的墓葬和遺物,他們的文明,明顯高於同時代的義大利其他民族。埃特魯斯坎人最初實行的是土葬,用石棺殮身。後來受到土著居民的影響,也使用了火葬。墓的形式多種多樣,有土堆起來的墳,有石砌的墳,還有一種比較奇特的石洞墳。這種石洞墳是在山坡上挖出來的。有的石洞墳做得很豪華,墓室很長很深,在壁上、棺上還繪有壁畫,許多壁畫生動地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情況。
埃特魯斯坎人的工匠技術高超。他們經常利用厄爾巴島的鐵、科西嘉島的銅以及埃特魯斯坎本土的銅、錫等礦產製造出精美的器皿,他們製造的鏡子、燭臺在當時很有名。在出土的埃特魯斯坎人陶器、青銅器、金銀製品等藝術品中,以彩陶器最為突出。這些陶器造型奇特,顏色多樣,製作精美,尤其是彩陶上的繪畫,表現出了極高的藝術水平。彩陶上的繪畫題材豐富,有各種姿態生動形象的花鳥蟲草、飛禽走獸,也有各種人物形象,如獵人、女祭司等,全都形神兼具。這些彩陶繪畫構圖講究,畫面線條柔和流暢。
埃特魯斯坎人的藝術製品,明顯受到外來文化尤其是希臘文化強有力的影響,但他們同時也保持了自身的民族特色。與希臘藝術的理想化相比較,埃特魯斯坎人更多地保持了自然、生動的一面。埃特魯斯坎文化也是一種以城市為主的文化,有別於當時義大利其他民族的農業文化。埃特魯斯坎人可能在居民中不佔多數,是城鎮中的上層。從他們的遺物看,他們過的是一種奢華的生活。
埃特魯斯坎人還似乎是一個熱情、開朗的民族。他們之間流行著一種奇特的婚俗,他們會在親友聚會的時候,有意邀請一些青年男女參加,為他們提供相識的機會。如果其中有人兩情相悅,聚會的主辦者將會為他們擇定良辰吉日,締結秦晉之好。埃特魯斯坎人社會中,婦女地位較高。一個男子是否有地位和聲譽,要看他是否能在有生之年為他的妻子建造一座體面的墳墓。埃特魯斯坎人也虔信宗教,他們建造了一些大的神廟來進行宗教活動。他們很迷信巫術,善於占卜。羅馬人在征服他們後,曾僱用少數人擔任預言、占卜工作。因為當時人們相信,只有埃特魯斯坎人才有預言神意的才能。羅馬人在這方面比較信服埃特魯斯坎人,他們對埃特魯斯坎人的總體評價很低,認為他們殘忍、淫蕩。這也許是出於作為征服者的羅馬人內心深處潛藏的一種自大的優越感吧。
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埃特魯斯坎人之謎(3)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埃特魯斯坎人雖然繁榮富足,但卻沒有建立一個統一的民族國家。向外擴張的似乎只是埃特魯斯坎人中的某些集團而不是整個民族;他們統治了包括羅馬和拉丁地區在內的大批地方,但他們卻未能同化當地的民族。他們間接地把希臘文化傳給了羅馬,也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娛樂、服飾等帶給了羅馬人,但最終卻為羅馬人所征服,從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總之,這個謎一般的民族,帶給我們太多的驚奇,太多的迷惑。也許有一天,考古學家們會拿出更多的證據,為我們撥開籠罩在埃特魯斯坎人身上的重重迷霧。
“神之道”古巴比倫“遊行大街”之謎(1)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神秘而古老的古巴比倫文明,如同一顆璀璨的珍珠,吸引著世人廣泛的注目,但人們對她的瞭解通常又較多地限於“漢謨拉比法典”和“空中花園”。你是否願意更多地傾聽一些來自古巴比倫遠古文明的回聲?如果願意,請跟我來。
沒有人會懷疑,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最蔚為壯觀、最繁華昌盛的城市應該屬於巴比倫城。
歷史上,“巴比倫城”的最早記載出現於亞述首都尼尼微發掘出土的泥板圖書裡。據載,公元前19世紀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分裂出許多小國,相互間征戰不休。閃米特族部落阿摩利人乘機進入美索不達米亞,並接受了蘇美爾阿卡德文化。大約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佔領巴比倫城,建立了巴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